第1000页(1 / 1)

加入书签

('

柜台工作人员翻了翻通讯录,然后告诉了陈慕武一个具体地址——

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奇怪,奇怪,为什么比尔曼的这封回电,会是从玻尔那个理论物理研究所发过来的?

陈慕武虽然很好奇,却没有再给玻尔发一封电报,询问事情到底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

他还有事情要做,那就是按照此前比尔曼给他发来的电报,去准备对方做实验时可能需要使用到的仪器和药品。

比尔曼觉得,既然陈慕武说他发现的是第八十五号元素,那么就是第ⅦA族的卤族元素。

既然是卤素,名字又叫类碘,那么这个第八十五号元素的化学性质,应该和碘的化学性质差不多。

所以比尔曼在电报中索要的那些化学药品还有仪器,基本上都和碘的检验有关。

——不过里面并没有淀粉水溶液,碘遇淀粉变蓝不假,但是类碘和淀粉会不会发生反应,反应的颜色又是哪一种,谁都说不清。

这次都是非常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陈慕武总不至于再派弗雷德里克去跑一趟位于斯德哥尔摩市西北边的乌普萨拉,到乌普萨拉大学借东西。

当然他临时在市面上采购也不太好买,于是在发完电报之后,陈慕武顺势开着沃尔沃去了同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第147章 新元素提取成功

接收到从哥本哈根发来的第二封电报的两天之后,拎着行李的比尔曼教授,在斯德哥尔摩市的火车站下了火车。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化学分会,其实是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

而瑞典国内,当然也有联合会成员,能够检验陈慕武制造出来的这种新物质到底是不是第八十五号元素,还是虚惊一场。

可是联合会的主席比尔曼教授,最终还是选择亲自前来。

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示,整个联合会对陈慕武,和他建造出来的这种疑似新元素的物质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是比尔曼本人在听了玻尔给他描绘了半天陈慕武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之后,对他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正因如此,他在接到陈慕武的回电后,就立刻收拾行李,坐了最早的一班渡轮和火车,跨越厄勒海峡来到瑞典,来到了斯德哥尔摩。

因为不知道具体的火车班次,陈慕武没有亲自或者派人去火车站接比尔曼。

当比尔曼教授来到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王子学院时,众人还在测着铋蒸汽的光谱。

经过两天多时间的衰变,铋蒸汽中的第八十五号元素类碘的含量已经越来越少。

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曝光,才能在分光计目镜后面的照相底片上积攒下来足够多的光子,从而记录下一条强度非常非常弱的谱线。

谱线强度随着时间在不断递减,说明这是一种衰变得非常快的新物质。

大家愈发确幸,在回旋加速器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

只是在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专家到来以前,谁也不能妄下这个结论。

比尔曼没想到,在斯德哥尔摩会见到五个人,每个人的名气都不小。

他以为这里只有一个陈慕武,充其量再加上几个他手底下跟着做研究的学生。

但实际情况是,王子学院的实验室里,不光有陈慕武,还有去年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以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

比尔曼到达斯德哥尔摩之前,还觉得自己这个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主席很有身份。

可是到达这里和众人见面之后,他觉得自己很可能是地位最低、最微不足道的那一个。

“比尔曼教授,您好。”

“陈慕武博士,您好。”

两个人的母语,一个说着丹麦话,另一个说汉语。

风马牛不相及,谁也听不懂谁。

所以他们彼此之间用欧洲大陆的通用语,法语来交流。

陈慕武的法语水平,不像英语和德语水平那样熟练,更比不上他从小讲到大、说了两辈子的汉语。

不过马上就要成为法国人家的女婿,而且这些天来一直在和伊蕾娜还有弗雷德里克一起做研究,陈慕武的法语水平比之前有了不少的进步。

所以他和比尔曼之间,使用法语的日常交流完全没什么问题。

就算涉及到专业知识,有些内容比尔曼不好用法语讲出来,或者他说出来的法语陈慕武听不懂。

那也可以让伊雷娜或者弗德里克在中间做翻译,而且化学还是一门的符号语言,就算讲不太清楚,只要把反应方程式写到纸上,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