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页(1 / 1)

加入书签

('

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看一看中子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可结果这则广告却告知,发现中子的论文并不刊登于本期《自然》杂志上,而是刊登在陈慕武在斯德哥尔摩创立的那一本《王子学院学报》上面。

一时间,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所,给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拍去的电报,就像是雪片一般纷至沓来。

而这些电报上的内容也只有一点,那就是向《王子学院学报》下订单,求购最新一期的《学报》创刊号。

结果这些电报拍出去还没有两天,他们就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从斯德哥尔摩邮寄而来的文件包裹。

而这些包裹里面装着的,正是他们迫切希望看到的《王子学院学报》创刊号。

再一看包裹上面盖着的邮戳日期,大家才知道,在订阅电报拍出去之前,陈慕武已经把这些创刊号邮寄了出来。

既然已经收到了期刊,那么大家想的都是打开目录,找到中子那篇论文的页数,仔细阅读。

没想到《王子学院学报》的目录,又给人送上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看着目录上面写着的那些论文,姑且不论论文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只看这些论文的题目,每一篇都令人瞠目结舌。

除了不知道什么是回旋加速器之外,剩下的几篇论文,接连在化学界和物理学界,扔下了数枚重磅炸弹。

如果这些论文的内容全部是真实正确的话,那么随便拿出一篇论文,都可以放入一期专业的学术期刊上面当压轴的论文。

而像这样压轴的论文,在本期的《王子学院学报》创刊号上,甚至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乖乖隆地咚,陈博士这是开了天眼了吗?

他怎么能一口气写出来这么多篇重量级的论文出来?

没错,期刊目录上还有另外一处让人感到惊讶的地方,那就是这些论文的作者栏,基本上都出现了陈慕武这个名字。

——除了两篇分析检验类碘和类锰元素化学性质的文章,是由比尔曼一人署名。

陈慕武这是因为知道自己创办的这本《王子学院学报》可能会不受欢迎,没有人给他投稿,所以全部亲力亲为,凑出来了一本学术期刊来吗?

远在柏林的普朗克后悔不迭。

早知道陈慕武手里面攥了这么多好东西,他一定会勤和陈慕武多沟通,让他把论文都投递到《物理学年鉴》当中来。

全世界收到《王子学院学报》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打开这份创刊号目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阅读了位于期刊中间部分的那一篇《中子的发现》论文。

陈慕武这篇论文写的很简单,而且里面提到的实验设计并不复杂。

基本上研究放射性物理学的实验室,都会有能产生阿尔法粒子的天然放射源。

而对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从化学系或者地质系或者矿物系那里,寻找到一块硼晶体也十分简单容易。

只靠这两种在大学里面随处可见的物品,就能找到中子?

那他们往前数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究竟都干了些什么,把时间全都白白浪费掉了?

有的人对陈慕武在论文中提到的实验现象坚信不疑,而有的人则对其表示怀疑。

许多有条件进行实验的大学和研究所,在阅读完陈慕武的这篇论文之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根据论文上设计的实验,对陈慕武提出来的所谓中子进行检验。

因为陈慕武的实验确实很容易复刻,所以这些机构进行的重复实验也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利用天然放射源里面产生的阿尔法粒子,去轰击由硼晶体制作而成的靶子,确实能够产生一种能量极高又不带电荷的未知粒子束。

用这种新产生的粒子束去轰击富含有氢原子的石蜡晶体,也能从中轻而易举地把质子给轰击出来。

如果按照陈慕武在论文上进一步给出来的检验方式,利用这种未知粒子束,去和云雾室中早就填充好的氢气、氦气和氘气里面的氢原子核、氦原子核和氘原子核分别进行碰撞,就能通过计算简单测得这种未知粒子的质量。

虽然大家测量出来的数据因为精度问题,可能和陈慕武在论文中改出来的数据有一定差距。

可忽略掉这些小数点后几位的误差问题,复刻了陈慕武实验的物理学家们,谁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测得的这个未知粒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相差并不远。

剑桥大学的卢瑟福爵士,早就预言过一种和质子质量相等,却不带任何电性的电中性粒子。

现在这种被陈慕武称作为“中子”的新粒子,就这样十分轻松地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