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页(1 / 1)

加入书签

('

希尔伯特也领会到了陈慕武视线中的疑问,所以在最后他总结道:“陈博士,我要和你说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说虽然科学是全人类宝贵的财富,不管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一加一都是等于二。

“很久之前,我在同你们研究物理的慕尼黑大学的索末菲教授闲聊的时候,曾经从他那里听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什么‘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国籍’。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不错,就拿我本人来说,首先我是一个德国人,其次,我才是一个德国的数学家。

“我觉得你今天的演讲当中办的事情不错,不管是你的出发点还是你所讲的内容都没有问题。

陈慕武表面上笑呵呵,表现出了一种对希尔伯特的夸奖,不好意思的感觉。

但他心里又觉得这件事情奇妙的很,因为希尔伯特转述的这句话,其实最一开始是从他嘴里面说出来的。

想当初1924年,自己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玻尔所管理的那间理论物理研究所中,为了劝自己的这个好师哥,把从日本来的留学生仁科芳雄扫地出门,让他离开丹麦去荷兰的莱顿大学研究低温物理学,就曾经当着玻尔还有海森堡的面,说出了希尔伯特刚才说的那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国籍”的话。

索末菲是海森堡在德国的老师,是慕尼黑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可能是海森堡把他在哥本哈根所见所闻的事情,回到德国之后和老师索末菲交流过。

而索末菲又在之后,偶然遇到了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所以不经意间又把这句话告诉了后者。

陈慕武没想到自己的这句话传来传去,到最后又像童年的纸飞机,最终飞回到了自己手里。

希尔伯特不知道陈慕武究竟是为何发笑,可能还以为是自己的夸奖让他高兴。

于是老教授说又送了一个顺水人情:“陈博士,你什么时候有空闲时间的话,最好能把昨天在数学史分会场的演讲稿,用文字形式整理出来一篇论文。然后我写一篇跋语,帮你推荐到数学杂志上发表,你看怎么样?”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多谢您的好意,希尔伯特教授。”

陈慕武没想到自己邀请希尔伯特去参加他的婚礼,居然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演讲,为的就是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来给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抬抬轿子。

现在再把演讲稿写成论文,然后发表在专业的数学期刊上,并且还是由希尔伯特亲自推荐,还会为这篇论文写一篇跋语。

这就说明希尔伯特是在用他在数学领域的影响力,帮着陈慕武的这篇有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论文站台。

虽然不知道希尔伯特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这不妨碍陈慕武对希尔伯特释放的善意表示感激。

“对了,陈博士。你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我在德国的哥廷根都已经有所耳闻。你给我《学报》的那一所王子学院,究竟是怎么一种情况?你真的打算在瑞典把学校彻底办下去吗?如果是的话,你那所学校的待遇如何?”

陈慕武就知道,希尔伯特莫名其妙帮了自己一个忙,应该也是有事情想要和他说。

可是,他询问自己待遇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希尔伯特要跳槽离开哥廷根大学,跟着自己去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

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因为在陈慕武的记忆中,希尔伯特可是一直在哥廷根大学干到了退休的。

陈慕武很疑惑地盯着希尔伯特看:“教授,虽然我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但是待遇方面我能保证,只要是到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担任教职的老师,其在薪资待遇方面一定会是整个欧洲的最高水平,甚至比大部分美国公立大学的水平还要高——因为这背后,有瑞典王储殿下的支持。”

美国私立学校的大金主都是赚了大钱的犹太人成立的各种教育基金会,诸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名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陈慕武实在是比不过。

希尔伯特觉得陈慕武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于是连忙解释道:“陈博士,你别误会,我首先澄清一下,我本人目前还没有离开哥廷根大学,去别的地方执教做数学研究的打算。

“美国人来找过我不知道多少次,开出来的薪金报酬一次都要比另一次还高,但是我都没有离开。

“我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情。

“你知道德国虽然是个数学大国,可是国内的大学就那么几所,教职数量也十分有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