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页(1 / 1)

加入书签

('

几百号二十左右的青壮年学生聚在一起,就相当于是一个装满了火药的大号火药桶,不知道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就有可能直接被引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考生人数增加之后,相应的监考人员也要增加。

每名监考员都要紧盯自己考场内的情况,作弊这种事情不用想,是一定会出现的。

发现作弊之后应该怎么处理,漏检违规作弊会引起考生们的不满抗议,这些可能会破坏考试公平性的问题,都是要注意的点。

所以嘴上说不插手王子学院选拔考试的蔡氏,在多次与陈慕武沟通之后,还是对考试报名费这件事发表了意见。

每名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报名费来参加考试。

如果考试分数达到划定的分数线,比如说及格,则报名费会全额返还。

虽说及格不代表一定能通过考试,但这最起码也展现了主办方的一种态度,多多少少能让那些企图浑水摸鱼混子们望而却步。

在各方的帮助协调之下,王子学院建成之后在国内的第一次考试,总算是没有出什么太大幺蛾子。

当然,一些小的情况还是会出现的,比如说某某考生弄丢了准考证,某某考生因为精神紧张而发挥失常,某某考生睡过了头没能参加考试。

对于这种情况,施汝为早就按照陈武的要求提前做好了预案。

他们不像后世高考时那样严格,而是酌情考虑网开一面。

毕竟现在“东北易帜”后的中国虽然在名义上重新统一,但是实际上在各处都还有军阀、土匪以及外国驻军的地方,如果错过今年的选拔考试,明年还能不能来参加,都是一个大的问题。

这次王子学院的选拔考试,基本上算是圆满结束。

在考试前没出大麻烦,在考试中也没出大麻烦……

……但是在考试结束后,却出了大麻烦。

而这个麻烦的发生地点也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

通过这次考试,一共选拔出了八十三名即将前往斯德哥尔摩的学生。

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早就贯通,所以这一批学生去欧洲的方式,没必要再像陈慕武当初那样,从上海登船,然后沿着“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那个绕一大圈的路线,而是可以像陈慕武第二次从国内去欧洲那样,花上半个月的时间坐火车。

坐火车唯一麻烦的是要苏联签证,也就是在这一环节出了麻烦。

苏联方面把这八十三名学生连带施汝为、徐志摩和郭鼎堂这些教授的签证给卡了下来,然后附加给了陈慕武一个比较无礼的要求——

想要签证顺利办理,就必须让王子学院接受一批从苏联选派过去的留学生。

他们知道陈慕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办学的动机,因而也想要借这个东风来趁火打劫、分一杯羹。

第178章 不蒸馒头争口气

苏联这个国家,自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都没能从西方国家那里获得过什么好脸色。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弗拉基米尔逝世之后,列夫·达维多维奇又被逐出了国家流亡海外,整个国家更加不被整个西方世界所看好,“苏联”即将分裂这种论调也就随之甚嚣尘上。

因为1926年大罢工埋下的祸根,英国已经在1927年和苏联断绝了外交关系。

像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卡皮察和朗道这两个人,能够离开他们的祖国苏联,来到英国参与留学活动这种行为已经是绝唱。

两个国家已经断绝了外交关系,更不可能再互相向对方派遣新的留学生了。

在欧洲大陆上,其他没有同苏联断交的国家里,苏联学生想要到各个国家去留学依然很不容易。

因为他们的苏联人身份,大部分国家的出入境管理机关,在给每一个试图进入到他们国家的苏联人颁发签证的时候,总是小心,仔细,谨慎,必须要确保材料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才有可能把签证办发下来。

只要有一处不合规定,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一个拒签的印章。

各个国家的外交部门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害怕这些人进入自己国家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像他们在材料上申请时所写的那样。

其真正目的也可能是要潜入到自己的国家,秘密总是阴谋颠覆活动,英国的1926年闹起来的那场声势浩大的各行各业的罢工,就是大家的前车之鉴。

因为每个国家的签证审核都异常麻烦,所以这些国家里的顶级大学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基本上也不怎么录取从苏联来的留学生到学校里学习。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