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页(1 / 1)
('
瑞典王储给出来的解释,要比陈慕武想象当中的合理的多。
他刚刚的那个想法也确实有些天真,又不是像自由女神像那样,是一个国家赠送给另一个国家的礼物,只不过是在开学的时候送了一个雕塑而已,有必要那么大费周章吗?
虽然瑞典王储说自己是学校的校监,有义务让学校发展的更好。
但陈慕武知道,这尊孔子雕像,主要还是奔着自己而来,他必须要表示感谢。
两个人客套了几句,才在学校门口出分手。
虽然王子学院里有瑞典王储的一间办公室,但总不能真指望这位校监大人每天都住在学校里吧?
1929年2月4号的这张日历,已经从台历上揭了过去。
先是斯德哥尔摩本地的报纸,然后又是世界各地的报纸,都全文或选择性地刊载、转载了王子学院开学典礼的情况,以及众人在开学典礼上所做的演讲。
那些等着看陈慕武说了些什么话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因为报纸上虽然标注着全文刊载,陈慕武的讲话也不过短短数行,其中还夹杂着一个括号——(此处是一首中文歌曲,略)。
新闻从斯德哥尔摩顺着电报线或者无线电报信号传往了世界各地,而同时也有许多封电报,顺着电报线或者无线电报信号传回了斯德哥尔摩。
来自欧洲、美洲、东亚等各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电报,都不约而同地祝贺王子学院正式开学。
这些电报里面除了客套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信息。
——除了一封从美国纽约发来的电报,发信人却是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奥本海默。
接到奥本海默电报的陈慕武,稍微有点吃惊。
让他吃惊的倒不是奥本海默给自己发送庆祝王子学院开学的电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也不是奥本海默没有在电报上写下“Love from New York City”。
陈慕武只是不理解,现在正是开学的时间,为什么奥本海默他不在芝加哥大学所在的伊利诺伊州,而是从纽约给自己发来了这封电报。
难不成他辞职不干了吗?
第183章 金融市场弄潮儿
接到奥本海默发来的电报后,陈慕武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家伙在向自己“逼宫”。
要不然,为什么本应该身处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的奥本海默,会从纽约给自己拍来这封电报呢?
虽然奥本海默的家确实在纽约,可是现如今年不年节不节的,他没有理由能够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这一刻,陈慕武能够想到的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奥本海默得知自己在斯德哥尔摩的王子学院正式开学这个消息之后,不顾他之前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决定辞职。
他想“生米煮成熟饭”,把自己离开芝加哥大学这件事当成既定事实,逼自己聘请他到王子学院来当个教授。
虽然很不认可奥本海默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法,可他毕竟和自己的关系非常好,陈慕武又能怎么办呢?
当然是原谅他啦!
陈慕武已经在心中拟定好了聘请奥本海默来担任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教授的聘书,觉得等自己看完电报就去给他发过去。
可是这张电报纸上的内容,却着实让陈慕武狠狠吃了一惊。
敢情他之前想的事情全都出了问题,奥本海默这次离开芝加哥也好,去纽约也好,做的事情和陈慕武想象当中的完全就是南辕北辙。
奥本海默还是听话得很,他根本就没从芝加哥大学辞职,电报上的内容,也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要来王子学院担任教职的意思。
除了祝贺王子学院开学以外,奥本海默反而在电报上写了另外一件事情。
奥本海默的家庭,在纽约这个全球最大的大都市里,不能算是最顶级的家族,但也能算得上是上层的那一批。
在美国的报纸纷纷报道陈慕武在斯德哥尔摩创办的那所王子学院正式开学的时候,奥本海默的父亲老奥本海默,从各方面打探到了一条消息。
那就是英格兰银行,也就是英国的中Y银行,准备将贴现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从百分之四点五提升到百分之五点五。
而美联储也即将向美国公众发出警告,称“该国的信贷过多地被投机性贷款所吸收”。
对于美国的金融业来说,这两条消息似乎是内忧外患,看上去道·琼斯指数即将迎来一场大跌。
老奥本海默知道自己的儿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里面投入了不少的金钱,所以才把这条消息通过电话线,从纽约传递到了伊利诺伊州。
接到电话的奥本海默,第一时间从芝加哥坐火车回到了纽约。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