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1 / 1)

加入书签

('

贾斯汀应道:“头,我会办好。”

随后的会议上,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就通过了与马丁-戴维斯接触,邀请他担任可口可乐新一期代言人的初步决议。

……

经过一晚的发酵,第二天北美三大报业,《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全是伯班克高中事件的报道。

官方有意在控制舆论,报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全是马丁救人的大幅特写!

主流媒体的报道,全部以小字描述伤亡人数等敏感点,以加黑加粗的字体着重推送马丁英勇救人的事迹。

这是惨剧最惯用的新闻报道手法。

洛杉矶时报的头条简明扼要:《洛杉矶的城市英雄:马丁-戴维斯!》

《马丁-戴维斯,他比好莱坞任何一部电影里的英雄,更应该称之为英雄!》这是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

华盛顿邮报更为夸张:《昨天,马丁-戴维斯是美利坚的精神图腾!》

华纳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早拉开了枪击案专题新闻,海伦这个亲历者爆红,跟另一位嘉宾专门讨论了为什么马丁能够战胜歹徒。

“每一次枪击事件,总有无辜者倒下,伯班克中学也不例外,但这次有人站了出来,他的身份让人吃惊:马丁-戴维斯,一个好莱坞明星。”

“因为电影宣传,他恰逢其会,事件发生的开始,他像普通人一样惊慌,逃跑时却不忘提醒人赶紧逃命,当被枪手逼入绝境,其他人都在等待命运裁决的时候,马丁站了出来。”

因为枪击事件和海伦,晨间新闻收视率极高。

海伦特意说道:“马丁正准备参演一部根据漫画《通缉令》改编的动作枪战片,为了更好的演绎男主角,进行了长时间的动作枪械训练,恰恰就是这些严格的训练,让马丁能在绝境爆发,一举制服歹徒!”

无数人记住了通缉令。

第205章 荣誉市民和自由勋章

伯班克中学,正门门口。

LAPD的警戒已经解除,从清晨天亮开始,陆续有洛杉矶市民过来献花,悼念遇难者。

一辆很普通的大众车停在路边,马丁捧着一簇花下车,一脸沉重的走到校园门口,摘下戴着的墨镜,将花放在悼念区里。

跟同时献花的其他人一样,对着校园方向默哀片刻。

周围很人多纷纷看向他,不少人认出了马丁。

一位白发老妇人张开手臂走向马丁,马丁与她轻轻拥抱。

“孩子,不要过于哀伤,你做的很好了。”老妇人宽慰马丁:“愿上帝保佑我们每个人。”

马丁与老妇人分开,表情凝重,双眼发红,似乎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

其他人纷纷过来,或与马丁握手,或与马丁拥抱,送上宽慰的话。

“你已经尽力了。”

“孩子,你是个英雄。”

“没人能比你做得更好。”

马丁始终沉默,仿佛快被沉重的痛苦压垮。

这种鲜花悼念的地方,当然少不了媒体记者,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着发生的一切。

有记者过来想采访,被马丁婉言谢绝。

马丁走向汽车,留给镜头一个背影。

这背影略显佝偻,似乎扛住了整个洛杉矶的重量。

大众车开走,很多娱记和狗仔跟了上去。

很快,车停在一家著名的心理诊所门前,马丁在经纪人托马斯的陪伴下,进了诊所。

“再坚强的男人,也有软弱的时候。”一个女记者对助理说道:“希望他的心理不要出问题。”

略显猥琐的助理拍完照,恶意猜测:“这些不会是他装出来的吧?实际上他屁事没有,因为名气暴涨还很高兴。”

女记者说道:“他救了16个人!无论怎么说,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马丁心理当然没什么问题,托马斯不放心,让他过来看心理医生,他考虑到实际需要,也就找心理医生随便聊了几句。

托马斯接到了一个电话,等马丁出来上了车,说道:“公司刚刚接到可口可乐总部打来的电话,可口可乐公司想要邀请你担任北美代言人。”

开车的布鲁斯忍不住笑了:“可乐神教啊!”

“谈可以,不要立即公开。”现在就公开消息,会给大众一种吃人血馒头的错觉,马丁叮嘱道:“我做的事足够高调了,做人稍微低调一点。”

托马斯明白马丁的意思:“谈判没这么快,现在只是初步接触,谈好怎么也要一段时间,过几天我陪你去亚特兰大拍电影,正好过去跟可口可乐谈判。”

马丁当然不会拒绝可口可乐,以可乐神教的现在的架势,怎么也要七位数的代言费。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