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页(1 / 1)
('
《逃离德黑兰》的宣传口号也比较吸引人眼球。
“根据CIA真实案例改编!”
“CIA史上最奇葩的营救行动!”
“六名人质被困德黑兰,一位CIA特工策划惊天骗局,骗过全世界救人。”
在电影主海报人物,也就是马丁饰演的托尼-门德斯一侧,也有相应的宣传标语——救援势在必行!
自影片去年开始拍摄起,当年的营救事件就已在媒体上全面曝光,这种以好莱坞剧组策划所谓骗局,营救被困人员的行动,引起无数人好奇。
托尼-门德斯自然成为了媒体关注的人物。
这位退役的传奇特工很享受成为名人的感觉,CIA也急需一位出色的代言人。
马丁、大卫-芬奇和托尼-门德斯还一起登上了海伦的《海伦秀》,分享当年匪夷所思的救援,以及关于电影的改编。
三人在节目上一通商业互吹,将彼此都吹成了各自行业内的翘楚。
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向奥斯卡最佳导演发起冲击,大卫-芬奇不再像之前那样沉默,反而积极配合剧组的宣传。
这些年,大卫-芬奇也有了一批喜欢暗黑风格的影迷。
节目结束,海伦单独找到马丁,闲聊几句。
“上次枪击事件,我本来想找你上节目,你却拒绝了。”海伦八卦一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马丁摇头:“没有什么特别的,死了那么多人,心情不好,也不适合在那个时候说什么,在媒体解读中,说什么都会是错的,不如保持沉默。”
“也是啊。”海伦微微一笑:“不是每家媒体都像我的脱口秀这么靠谱。”
马丁认识的媒体记者中,最靠谱的就是乔迪和海伦两人了。
几乎不报道虚假新闻。
只是偶尔会制造一些真实新闻。
三人从华纳电视台的摄影棚出来,先把托尼-门德斯送回酒店,又去迪士尼影业。
车上除了布鲁斯,只有马丁和大卫-芬奇两个人。
大卫-芬奇说道:“迪士尼影业跟你沟通过了?”
马丁说道:“沟通过了,这部影片重点冲奖目标是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他又补充了一句:“我跟白宫那边联系过,确定观海会观看影片,这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很符合他的需求。”
大卫-芬奇深感佩服:“你现在才是业内第一冲奖专家。”
“别,我不是,就随便冲冲。”马丁所了解到的奥斯卡冲奖专家,下场都一般,哈维-韦恩斯坦不用说了。
前世的梅根-埃里森冲奖冲到公司破产。
大卫-芬奇却知道观海看片很有影响力,奥斯卡从来不是电影足够好就能获奖的,影响奖项归属的元素太多,政治无疑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好莱坞绝大多数人都支持观海所在的驴党。
当天下午,马丁和大卫-芬奇参加了《逃离德黑兰》的试映会。
包括媒体、评论家和影院经理等上百人,在试映后对影片赞赏有加。
影院经理们更是给影片打出了平均为“A”的高分。
这两年,迪士尼影业经过资源整合,又拍摄制作了多部市场反响极好的影片,其发行业务进步很快。
试映结束,迪士尼影业的发行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很快就有好消息传了过来,十月份上映的《逃离德黑兰》,在北美将会以3850家影院的规模开画。
随后,马丁又接受了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接受推特的在线视频访谈。
类似的宣传一场接着一场,从洛杉矶到东海岸的纽约,马丁和大卫-芬奇开始了机场、酒店和通告三点一线的工作模式。
另外,迪士尼影业、大卫-芬奇和马丁也发出去很多邀请函。
像马丁这边,莱昂纳多和尼克尔森确定出席。
埃隆-马斯克主动打电话,要了三份邀请函。
再就是包括学院主席汤姆-谢拉克在内的很多老白男们,也收到了由马丁、大卫-芬奇和迪士尼影业总裁艾伦-霍恩联名发出的邀请函。
好莱坞的环境和正确这几年一直在改变,但老白男们还没有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那些妖魔鬼怪类的影片,还要再过几年才会在奥斯卡上大兴其道。
进入十月份,迪士尼影业在洛杉矶音乐中心钱德勒大厅,为《逃离德黑兰》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式。
首映式基本都是那个套路,红地毯、采访等等,不过剧组做了精心安排,为宣传效果考虑,除了邀请到托尼-门德斯本人到场,还花费大力气找到了当年被托尼-门德斯营救回来的人质或者他们的后人。
当这些人与托尼-门德斯率先走上首映红地毯时,所有媒体记者的目光都被他们所吸引。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