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1 / 1)
('
除了一个大天井院子,还有一个不小的后院,后院中搭建着高大宽敞的棚子,一面靠院墙,另外相对的两面砌砖墙,一面空着,顶上盖着厚厚的杉树皮。
鸡舍、鸭舍不到一人高,依次搭建在棚子旁边,用竹木钉成、杉树皮盖顶,悬空地面约四十厘米左右,两块钉起来的宽木板搭在鸡舍、鸭舍门口,可供鸡鸭进出窝棚。
这面积,养个二十只鸭、三四十只鸡没问题。
岭南潮湿,房屋基本都是两层,大家更习惯将卧室、粮仓、食物储藏室安排在楼上,这样可避免潮气侵体,也能更好避免毒蛇虫蚁,粮食等也更加干燥易于保存。
一事不烦二主,后续比如整理院内地面、盖棚子等杂活儿也全都请阮贵叔他们来做。
阮贵叔便点了几个中青年留下干活儿。
有他们在,安装门窗、取家具、购买其他日常用品等都省了许多事儿。
有本地人在,各商家都显得好说话了许多,也不敢漫天要价坑人。
赵黎雅又说想要种几棵果树,跟阮贵叔他们打听哪里能买得到果树苗?
阮贵叔他们当时就笑了,“这不用买,我们村里多得是,你想要什么样的果树苗,我们给你带来!”
赵黎雅大喜谢过。
次日,阮贵叔他们过来干活儿的时候,便真的将果树给带来了。
赵黎雅便在院子里种了两棵木瓜、一棵菠萝蜜,还打算明年找一找有没有桂花树、玉兰树再种两棵。
第14章 搬进新家
后院出去距离院墙大约五米左右的一片空地上,又种了三棵柚子树、两棵龙眼树、一棵黄皮果、两棵荔枝、两棵桃树。
赵镶圈了一小片地儿,说是到时候种几棵竹子。
至此,一家子算是终于有个家,在岭南开始正式扎根了。
搬进新房子住的这天,全家人的心都落了地,前所未有的踏实。
家里一切都整理妥当,赵黎雅又叫人来打井。
也是幸运,打井工人看好地方,选定后院,往下打了不到两米便有水了,这下子,以后用水可就方便多了。
这六两银子,花的很值。
在赵黎雅的请求下,黎十一婶暂时不回去了,在赵家住了下来。
赵黎雅说的很可怜,自家在此没有根基、没个人帮衬指点指点,怕是很容易惹祸......而且,赵黎湘、赵霖还小,母亲身体弱,也难照顾的过来,自己和爹、兄长又要干活儿没空,所以,请求黎十一婶留下多住一段时间,帮帮忙。
当然了,黎十一婶肯留下帮忙,包吃住,每个月还有二百文工钱。
黎十一婶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赵家人不错,她和邓氏也挺谈得来,这一双小儿女更是嘴甜乖巧招人疼的不得了,黎十一婶其实是乐意留下的。
更重要的是,她丈夫早已过世,闺女前几年也出嫁了,家里就她一个人,日子不算多好过,还特别闷。
能够留在赵家,人多,气氛也好,还能有工钱,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儿去?
邓氏跟她们都挺熟了,见她答应,也十分高兴。
黎十一婶当天回去收拾了几件衣裳、将家里的菜园托付给人照看,高高兴兴的便来了。
而这天一大早,赵黎雅又和胡领两个进城去了。
家里虽然大部分东西都已经添置妥当了,但还是需要再买一些。
用赵黎雅的话说,不趁着这时候赶紧采购,以后可不太方便采购了。
他们已经放出话去哭穷,说是为了把房子盖牢,已经把家里所有的银钱都花光了、没钱了!
那么以后至少要做出个没钱的样来。
顾家还在那憋着劲儿想找事呢,银钱太扎眼,绝不能经常采购。
于是今日,赵黎雅又买了三百斤大米、油盐酱醋各种调料、凉茶草药、防蚊虫解中暑等常用药、细棉布、粗布、葛布、针线等也买了不少。
细棉布裁成中衣穿在里边,外边套上粗布衣裳,过一阵子还可以打两个补丁。
还买了二十只成年的鸡,关在鸡舍里养着,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下蛋,想吃肉也能杀一只。
她本来还想买鸭子,但没见有卖。
两人雇了牛车将满满一车物资运回家,没直接进村,而是全部卸货堆放在小道旁边,然后一趟趟从小道运回去,从后门进院子。
幸好他们家住在村边,没人瞧见。
至此,加上建房子期间赵黎雅便有计划的添置物资,他们现在拥有大米超过五百斤,能吃差不多四个月。
晒干的黄豆、红豆、绿豆、花生各五十斤。厨房边上小储物室里一排高过膝盖的坛子里,存储着大头菜、腌菜、干菜等。还有干木耳、干香菇、干豆腐皮、干海鱼、鸡蛋等。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