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1 / 1)

加入书签

('

赵黎雅也笑道:“舒颜姐才不会那么糊涂了,罢了,我也懒得幸灾乐祸,横竖与咱们家都不相干。”

“正是这话呢!”

晚饭后,大家商量着明儿去挖野菜,于是兴致勃勃的都说要去,七嘴八舌的商量去哪一片山里。

次日吃过早饭,赵镶带着俩孩子去学堂了,赵黎雅他们便出门。略遗憾,俩孩子要去学堂上课,倒是不能去了。

小家伙们眼巴巴的,缠着说等他们休息的时候也要去,赵黎雅连忙答应了。俩孩子也就不闹,高高兴兴上学堂去了。

赵黎雅心里默默吐槽,这年头的上学娃比现代要苦多了啊,一个月只有月底两天休息。

山里有小溪沟,流经的许多地方会形成小水潭,小溪沟、小水潭里水草很多,会有很多鱼虾。山里的鱼虾个头都不大,颜色通常比村口河流里的要深一些,味道也更加清甜鲜嫩一些。

于是赵黎雅他们干脆拎着桶、带上捞网准备也捞一些小鱼虾。

除了邓氏不去,留在家里给赵镶他们做午饭,就连黎十一婶和曲寡妇也都一起去了。赵黎雅、林漠夫妻、虞小舫、胡领、曲玉桃,全都一块儿。

要说找野菜,黎十一婶他们可是专业的,虞小舫和林漠经常上山,哪里有蕨菜、春笋也门儿清,让大家伙儿少走了许多弯路。

野生的竹林与树木杂草掺和着一起长,看起来杂乱凌乱,人闯入其中要格外小心各种长刺的荆棘和边沿锋利的草叶。

但是竹笋的确非常多,且还是不同的种类,竹笋也有大有小。

其中最多的是拇指头大小的细笋,别看细、剥起来也挺麻烦,但这种笋却是最鲜美的,春天里难得的一口好味道。

赵黎雅和舒颜、曲玉桃一块儿,拔了无数的笋,往麻袋里装,不多会儿麻袋便装到拿起来吃力那么多了。

她们运气好,还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些蘑菇,也都小心的采摘了。

黎十一婶和曲寡妇则去挖野菜,鲜嫩的蒲公英、菊花脑、芥菜等,掐那最鲜嫩的装在背篓里,双手也都染上了鲜嫩多汁的野菜的清鲜味儿。

赵黎雅她们麻袋已经装不下了,放眼望去鲜嫩的竹笋还多得很,曲玉桃便笑道:“这山上的竹笋多着呢,咱们可采不完,去看看我娘她们去!”

赵黎雅收回目光点头笑:“蕨菜也很好吃,咱们等会儿再去采摘些蕨菜。”

林漠和虞小舫知道哪里有蕨菜,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某个地方只要去年有,今年必定也会有,每年都会如期而长,记住一个地方,每年都有吃不完的新鲜蕨菜。

赵黎雅她们找到了曲寡妇等,大伙儿一看彼此的收获都笑了。

“我们这山里啊,什么不多野菜野果管够!”

“可不是呢,往年粮食不够吃全靠这些东西大饥荒。”

“还别说,如今偶尔尝一尝,还真挺好吃。”

大家将东西影藏在草丛中,便又去采蕨菜。虞小舫和林漠摘了不少香椿芽也回来了,便一起去。

这一片蕨菜长在山坡上,有些儿陡峭且滑,大家也没怎么在意,注意力都被密密麻麻、肥肥嫩嫩的蕨菜给吸引了。暗紫色或者青色的茎杆表皮有一层薄薄的白霜似的东西和淡淡的绒毛,筷子粗细,末端打着个豆芽似的卷儿。一根根孤立直立,高尺余上下,也有特别肥大高长的鹤立鸡群。

轻轻一掰,便可掰断,又脆又嫩。

带回家去将小豆芽似的卷儿摘掉,将另一头稍老的也去掉,放入沸水锅里焯水,清水漂着,过一晚上就能用来做菜了。

竹笋在岭南地区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各个季节出笋的竹子品种不同罢了,但各种笋都各有各的鲜美滋味儿,哪怕冬季呢,也有冬笋。蕨菜却不一样,就这么短短的半个月一二十天,过了这个趟就没有了。

很快就会变老。

第174章 春天进山

变老之后的蕨菜,连牛都嫌弃的。

时令美味自然更令人心生向往,大伙儿高兴啊,恨不得将这一大片鲜嫩的蕨菜全都采光。

最后这蕨菜足足装了两大麻袋,怕是有上百斤,带回去能吃上很多顿了。

竹笋的壳很多,于是又找了个地方坐下,黎十一婶和曲寡妇便开始剥掉笋壳,只带竹笋回去。赵黎雅他们正好去捞鱼虾。

不远处就有溪沟,水面宽不到两米,有的地方抬脚就能跨过,水边密密麻麻长着茂盛的水草,溪水清浅见底,不时可见一群群小鱼群游来游去,速度格外灵活飞快。

捞网往水草底下轻轻一兜,收回来,便可见网中无数活蹦乱跳的小虾米和小鱼,以及泥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