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1 / 1)
('
回到村里,虽说绝大部分人都干活儿去了,多少也还有些人在家,见了他们的模样无不吃惊,有嘲笑的,有急忙远远避开眼神厌恶的,总之没人主动上前打招呼。
多晦气!
罗老大名声本来就臭了的,倒是感觉不大。
陆大明兄弟却悔得肠子都青了,陆家的名声,这下子也全臭了呀!
回到家里,知道因此还借了钱才赎了人回来,还被赵家针对,陆大明兄弟更苦不堪言。
至于罗老大,他没有什么时间后悔,回到家就挨祁氏劈头盖脸臭骂。
罗老二见状,算了,眼不见为净!他还是走吧。
他哥虽然伤的不轻,但也不算重,都是外伤,自己能好。
在各村里正和村民们不停的“骚扰”下,毛德兴终于受不住了,他府上的毛管家也受不住了,他只能装病,声称自己现在有心无力、没有办法再管这件事,大夫说了,他的病得好好的养着,恐怕至少得大半年才能养得好。
并且,以后不能操心费神,所以大家另外想办法吧。
众里正和村民们听闻巴不得这一声,转天便跑到延村去找赵家了。
“那毛少爷真是,白费咱们功夫,要我说还是赵先生他们更好!”
“就是,咱们就找赵先生、赵姑娘和胡公子他们!”
第一批甘蔗要下月底才开始收获,红薯和土豆更靠后,或许等第二批甘蔗已经全部种好了,正好可以收。
赵黎雅他们这阶段并不忙。
毛德兴本来就不可能真心实意的管这事儿,这事儿迟早还得落到赵家来,所以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做准备。
既然各村这会儿找上门来了,那么就开始吧。
各村是必定要去一遍的。
发生了这么多事儿之后,出门大家都比较防备,赵黎雅、胡领、林漠、虞小舫、曲玉桃基本上一起,一处处的去,总共十来个村子,预计得花费五六天左右。
之前大家便商量过,最后决定,就看看各村合适不合适种植甘蔗、土豆吧,干脆统统种植甘蔗和土豆好了。
如此量会很大,他们一家子肯定吃不下,那么便找各家商户联合,大家签订协议,一共办几个大作坊。
将所有村子里的甘蔗、土豆统统都吃下来。
以后还可以扩张到县内其他乡下镇下去,将高濂县打造成为甘蔗之乡、土豆之乡。
这都是日常消费品,不愁没销路。
尤其是广湛那边的航线正式通航之后,售卖这些产品更为方便。
所以,他们这一次去各处看,针对性强,比较省事儿。
各村本来最眼红的就是种甘蔗,毕竟甜甜的糖的味道谁不喜欢呢?
一听说种甘蔗,可不都高兴坏了。
第251章 新的模式
土豆如今也还是紧俏货,被分到种土豆的村子,也十分高兴
赵黎雅又召集了各村里正、族长等开会商讨,各村第一年能开出多少地种多少、不但要建作坊,还要预备种子。
土豆的话,她下半年种了两千亩,肯定足够提供,但甘蔗却未必,那么就要提前上遂溪县预定了。
除此还要建选址建作坊,争取最方便的辐射各村。
赵黎雅建议各村第一年都别种太多,毕竟还需要好好的学一学,基肥也跟不上啊。
所以有没有一些大户人家索性办个养猪场什么的?
这还真令人有些心动。毕竟赵家的养猪场就很多人去看过新鲜,足足养了一百头呢,都好好的,瞧着就令人眼馋。
听说明年还要扩大,要养好几百头。
自己也试一试,不也挺好?
没有办养猪场的,家里猪圈便勤快一些垫草,多蓄肥,到时混一些草木灰,也能做肥料。
各家零散着种,一家能种个三五亩、七八亩便算不错了,多的大概十来亩,这么算下来,肥料也算能够。
各村里正高高兴兴的回去统计各村多少人家加入。
对于各村,赵黎雅没打算再自己投入资金买地、雇人的模式,而是采取更像合作社的模式。
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收购,大家自己种植,自己管理。
当然,一切都有契约规定。
林漠倒是向赵黎雅笑说,对于村里人来说,这契约不契约的,其实用处并不很大,有道是法不责众,倘若到时候有人故意捣乱抬高价格抢夺成果,若是一个村的人全部都毁约,哪怕告到官府,官府也管不了的。
所以,日常里与各村打好交好也很重要,这片儿绝大部分人还是要脸的。
说好的事儿通常不会反悔,尤其更看重人情,有人情羁绊,便是契约上甘蔗一文钱一斤、别人出三文钱两斤,他们也未必会卖。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