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1 / 1)
('
这片儿地之所以没有被开垦成田地,主要是因为坑坑洼洼好几个烂泥塘,边上的地嵌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并不适合开垦。因此即便离城不远,也还空旷着。
赵黎雅大致看了看,心里默默盘算,打算连带着不远处的一些零散菜地也全都买下来。菜地价格应当会贵一些,但应当是值得。
估摸下来,总共上千亩。
确定好了地方,林漠便陪同一起找了中人,请他帮忙找那些菜地的主人。
中人不明白他们买这么一块废地干什么,十分热情的表示自己手里好些田地,入手不亏。
赵黎雅和林漠只好客气婉拒。
买田地倒也不是不行,只是现在不合适。
况且,高濂县也好,隔壁的遂溪也好,人少地多,荒野无数,还便宜!想买多少买不着?何必大老远在这儿买?
中人心里吐槽他们傻,见状也就不多说了。反正不少他的那一份跑腿银子就成。
跟几户菜地的主人家磨了三天,终于全都搞定,上官府办地契,按一共一千一百亩算,实际上还有个一二十亩零头赠送。
虽是没法开垦田地的废地方,但谁让人家地理位置不错呢,价格也不便宜,一亩地六两银子一共是六千六百两。
赵黎雅试图砍价而不得,最后还是成交了。
这地暂时不用,但她依旧雇人在四面树立了石碑,堆放了一些石块堆,石碑上写明此地有主的意思,做下标记。
又与那几户菜地的主家说好,等菜地里的作物收完,便不可再种了。
又交代了春熙酒楼的掌柜,让他帮忙时不时过来看一看走一走,不让再种、也不许在此搭建窝棚之类的。
这都是为了将来少些麻烦。
万一有人在此搭了窝棚,渐渐的吸引许多人家在此搭棚聚居,将来赶人走难免产生冲突。
到时那些种地的人家说不定也要趁机联合起来闹一场。
这年代的人可没有什么法律意识,人一多闹腾,就算是官府都得小心几分,自家在此又不是什么本地的乡绅土豪,更没人忌惮了。
倒不如从源头截断管住。
两件事情统统办好,赵黎雅三人便打道回府。
他们三人虽然没有再上闵知府家去过,但闵知府却一直有派人暗中关注他们。
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他总要多了解几分。
打听到他们竟然是城中风头很盛的春熙酒楼的东家,倒是有些意外,心说这几人却是有些本事的!
赵黎雅买城外的地他事后也得知了,出手就是数千两银子,不可谓不是大手笔了。
更奇的是,竟买那样无用之地,也不知是什么打算。
他们买这么多地,居然都没有来走自己的门路,可见是个有主意的。也有可能是......所图甚大,存心要把这份人情用在更大的地方。
闵知府摇摇头,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到太多,便也不想了。
横竖欠下的这份人情,他不会不认账便是。还有那春熙酒楼,他交代一声,让人照看着些吧。
听说他们就这么离开省城了,身体已经好了许多的闵夫人也有些意外,笑道:“我原本还想见见赵姑娘和林夫人呢,没想到这便走了!”
一开始她有点儿担心她们会挟恩求报,此刻听到他们就这么离开了,心里反倒有点儿空落落的。
闵言期更是失望不已:“我还想去看看两位姐姐呢,她们回家了呀!”
闵夫人笑起来:“她们在省城里有酒楼,又买了许多地,以后自然还会来的。到时候也就见着了!”
闵言期这才高兴起来,“恩!”
第275章 收获柿子
进入十一月份,海上风浪变得凶猛了几分,出于安全考虑,钟靖打算先暂停与江南杭州城的航运。
不如先储备货物,等到了风平浪静利于航行的时节再开船。那时候货物充足,就可以接连不断的往来航运,一样能将货物迅速的运送过去江南。
再者,冬日的时候,本地的货物原也不多。
肖余扬却向钟靖请求,他想带一条船继续走这条航线,他想亲自摸清楚这条航线冬日里的情况。
现在货物不多,不表示以后不多。再者,若是航运安全而通畅的话,跑船总比停着好——不能耽误冬季赚钱啊。
钟靖有些犹豫,但肖余扬再三坚持与请求,钟靖最终松了口,又几分佩服:“既然这样你自己找人吧,谁愿意跟你出船便去,包括你在内,这两个月待遇全部翻三倍。”
这个钱他们值得。
肖余扬如今的月薪是一月二十两银子,三倍就是六十两,足够一家人安然生活好几年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