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1 / 1)
('
也是因为太后死的不明不白而自尽身亡、全家流放的老太医!
皇上想起来了,脸色骤变,冷冷的盯着赵镶。
殿中空气仿佛停滞,阵阵耳鸣让人越发心跳加速、呼吸紧张。赵镶手心满满一把冷汗。
可他不能不这么说。
虞小舫的来历很容易就能查到,他毕竟在延村生活了这么多年,赵镶想要隐瞒他的过往,那是不可能的。
将虞小舫推到皇上面前,不能用旁的方法,直截了当最冒险,但也是合适的方法。
赵镶早已跟虞小舫与林漠细细解释过,虞小舫可以拒绝,横竖他和林漠已经赎了罪籍,凭他们的本事和分到的财富,天下之大随处皆可安身,他们可以逍遥自在、平平安安的过完此生。
而将他推到皇上的面前,或许会有收获,或许什么都没有,最坏的或许虞小舫可能会丧命。
虞小舫想都没想便选择了愿意。
他对祖父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但是依然记得祖父抱着自己、教自己念医书、认草药的情形,依然记得祖父看自己时那慈爱而欣慰的眼神,以及不知多少次的骄傲的“余家后继有人呀!”的感慨。
那么好的祖父,就这么没了,他如何甘心?
......过了半响,皇上方冷冰冰吐出一个字:“讲!”
赵镶应是,便将自己流放岭南之后如何机缘巧合与虞小舫认识、后来又知晓了他的身份之事说了一遍。
“......他年纪虽轻,医术却是真了得。赎了罪籍之后,他想回京看看,便与微臣等一同上路,如今住在城外。若非他身份特殊,微臣早就将他推荐给皇上了......”
谁知皇上龙体一直不能大安,所以,他也豁出去了提了这一茬。
皇上神色渐渐缓和,赵镶这番话他并不怀疑。
毕竟这都是一查即知的事儿,赵镶不会骗他,也不敢,应该也不屑。
虞小舫......若真这么说来,的确是身份有些特殊,怪不得赵镶一开始没有提及。
如今他大着胆子提及,可见心里是真关心自己这个主子。
皇上心里颇为欣慰满意,自己的眼光到底不差,没有看错人啊!
“赵卿的眼光,朕还是信得过的,既如此,便让他进宫给朕瞧瞧。”
“是,既如此,宜早不宜迟,微臣后日带他进宫,皇上您看如何?”
皇上点点头:“可。”
“是,微臣遵旨!”
赵镶很快告退,皇上歪在龙榻上,想着这事儿,倒是觉得挺有意思。
这虞小舫的医术若是真有那么好,自然该赏。
能让赵卿夸赞的想必错不了吧?
至于说忌惮、怪罪,他没有那么小气。
按照赵卿所描述,当年事发的时候拿虞小舫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小孩儿,恐怕都还没记事儿呢,当年的事虞家已经付出代价了,虞小舫流放岭南能活下来,也是他命大。
他若是还追究,反倒是他心胸气度不够了。
皇上忍不住又回想起当年的事儿。其实这件事,细想来疑点颇多。最大的疑点就是,虞老太医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这对他没有半点好处!
第358章 心里不安
母后的脉案一向来是虞老太医负责,一旦母后的身体出点儿什么问题,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第一个被问责的必定是他。
他为什么要干这种自招嫌疑的事儿?
他是太医院里医术最好的太医,品行也好,否则母后也不会那般信任他,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要说他一个经验无比丰富的太医会因为疏忽大意而开错药,那更不可能了!
这可是给太后娘娘用的药,即便是他开的药方子,也必须经过至少两位太医看过、签了名,才能作数。
皇上想的心烦意乱,索性便不再想了。当时他忿怒伤心,根本顾不得什么,勃然大怒发作了虞老太医,虞老太医自尽,等于坐实了畏罪自裁,他愤怒之下,便将虞家抄家流放。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无论当时的真相如何都不重要了。
只是每每想起,他依然会十分不甘、以及无奈,他的母后啊,竟就这么没了......
即便不是虞老太医的错,可他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也是他的错,他死的一点也不冤!
皇上命赵镶带虞老太医的孙子虞小舫进宫看诊的事,当天就传到了关雎宫。
正饮茶的颜贵妃惊得打翻了手中的茶碗。
金边描画的甜白瓷茶碗落地响声清脆,惊得颜贵妃的心脏也怦怦剧跳。
“到底怎么回事?去仔细打听清楚了,仔仔细细的告诉本宫!”
“是。”
“快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