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1 / 1)
('
而且,更重要的是,很难保证这两个人不会煽动其他人离开或者离开之后带走一些公司商业机密或乱说话抹黑。
张潇除了刘伟,他在运营那么久,肯定还有其他心腹骨干在。所谓的老油条,能赖得住,总要有些爪牙的。
财务就是一个例子,通过刚才结束会议之后的表现来看,就是张潇那边的人,或者说至少现在是往张潇的方向倾斜。可除了财务之外还有多少,现在是未知状态。
所以顾景之先不着急彻底撇开他们。他这次的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分权。
刘伟攥着营销,张潇更是运营还代理财法,直接从他们手里拿,傻子也不会干。
所以顾景之通过重新划分业务线,带来相应的组织变动,让自己挑选的人进入到重要部门担任主要工作,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算是先赢了一步。
张潇和刘伟都是副总裁,原本的汇报对象是CEO。
对于不太熟悉商业世界规则的人来说,CEO和总裁就是一个东西,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一些粗狂且不太严谨的。
首席执行官,英文title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EO;而总裁,英文title却是President。
理论上,CEO和总裁都可以是一把手。
但非家族、非集团性质的企业,不太会出现让总裁和CEO同时存在的情况,大多都是二选一,设立了CEO就不再设总裁,设置了总裁是一把手,就不会有CEO存在,但如果企业里非要有CEO和总裁同时存在,CEO的地位要高于总裁。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像皇后和皇贵妃,有皇后在的时候,皇贵妃的位置一般都会空出来,除非皇后失德,皇贵妃才出来顶替位置。
但是,我们经常能看见新闻说总裁这、总裁那的对吧,那是因为,这些公司大多是集团公司或者是以事业部为核心的企业。
举几个新闻里可能听说过的的总裁的title,比如北欧事业部总裁、大客户事业部总裁、XX集团XX事业部总裁等等,都是带着前缀的。
因为大的集团公司,下面会有很多子公司或品牌需要管理,总不能让所有人所有事全都去问CEO怎么干吧,那CEO真的是累到吐血也处理不完。
所以在CEO之下,设立多个总裁去分管一个或几个子公司与事业部,这样CEO就只需要跟总裁们开会、给总裁们下达工作指示就行了,这些总裁对CEO负责,所以自然行政级别也低于CEO。
那为什么我们会有一种CEO就是总裁的结论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一人兼任的情况。
比如顾景之的title就是总裁兼任CEO,这并不罕见,甚至对于有些集团来说,董事长、总裁和CEO也全都是同一个人。
如果一个企业里CEO和总裁就是一个人,那自然可以说总裁就是CEO了,但如果并非这种情况,那CEO就不能简单粗暴的直接等于总裁。
特别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或者坚定奉行CEO管理制度的企业来说,CEO就是绝对的权威,大股东首先要拿下的就是CEO的身份。
这不夸张,顾景之还记得曾经有两个企业并购重组,那两个企业的CEO为了新公司的CEO位置吵得是天翻地覆,最后输了的那一个,含泪做了虚权董事长,借酒浇愁喝多了半夜跑到新公司楼下嚎啕大哭要死要活,以至于直接被送上热搜。
所以,不是说叫你董事长,你就一定很牛逼,理论和实际有时候会有不同,而具体权力大小,是否有实权,则是要根据企业的特性来单独拆分判断。
拿Aesthetic来说,因为顾景之兼任了总裁,所以就不会另外再设置总裁,而是采用副总裁的形式代替。
刘伟和张潇就是副总裁。按理来说他们应该直接向顾景之汇报,但顾景之在他们之上又加了李巽这个执行副总。
从行政级别上来看,总裁高于执行总裁高于副总裁。顾景之的title里已经囊括了总裁,李巽成了执行总裁,虽然刘伟和张潇都没有职称上的下调,但执行总裁一上来,就相当于把刘伟和张潇无声的往下压了一级。
刘伟,将他挪到了行政副总裁的位置,虽然是平移,但实际上已经分了权,从他手里把营销撬了出来。
不过,行政副总下边还有人事,目前在他手里,但顾景之想问题不大。
因为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二次分权。
设置CHO首席人力资源官,这样人事方面就不需要担心出什么大问题了。而CHO到位之后,刘伟就可以交给CHO处理了。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说不定通过刘伟这条线,连财、法两位一起解决了呢。
张潇这里,通过业务线的调整,从他手里硬拆出来了三个事业部,只剩下一个留给他。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