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1 / 1)

加入书签

('

大屋建好没两年,高祖夫妻再无牵挂,相继离世,没想到,已长到十岁的大孙儿也跟着夭折了,莫家的下代里,又只剩莫非阿爷一个男丁,另加姑奶奶莫兰花。

再后来,姑奶奶嫁到百多里外的林铺镇,整个大屋独留阿爷这一脉,直至现在住着莫丰收一家子。

承受了六十年多年的风雨,青砖屋如今已经破败了许多。

莫家当初逃荒带出来的家底,在经历了几场红白事和做大屋后,已所剩无几。人丁单薄,田地的收成有限,而手艺的收入也不多,家中积蓄艰难。莫老根去世后,莫丰收更是完全丢失了手艺,夫妻单靠种地养着一大家子老小,对房子的修葺更是有心无力。

多年来,瓦漏砖塌,毛病不断,全靠拆东墙补西墙。

如今,角屋顶已全是茅茨,瓦片已被挪到大屋顶上补漏去了,也许再过几年,连大屋也会变成茅茨顶棚。

不过眼前的大院大屋,比起其他人的土坯房,仍足已让一众乡邻羡慕得咂舌。

当年莫非他娘难产去世,十七岁的戚染花为什么愿意嫁给二十六岁的莫丰收做继室,就是因为他有青砖大屋;又为什么恨莫非如眼中钉,为什么对地里刨食人家的长子长孙位置看得这么重,也是因为这座大屋。

莫非幼时遭遇的苦难,可以说都是源自于这座大屋,如今哪怕它倒塌在他面前,都不会在意。

此时院墙里面传出年轻女孩和男子的嚷嚷声,女孩嗓门尖锐,像极了戚染花往昔责打他时发出的声音。

不用说,必是莫家唯一的女孩——莫二凤了。

她如今也有十六岁了,还未说定亲事,不晓得将来花落谁家。

戚染花婆媳不在,不知莫二凤是和谁在拌嘴,就听她一个人的嗓门“阿娘说的......你去.....就是!我不管......脏死了...使唤不动你?”

男子声音低微,听着就弱势,想来应该是莫小宝。

这莫家如今四个小辈,其中莫大宝无能霸道,却是戚染花的心头肉,除了莫丰收,没有人能说他;再就是莫二凤,作为唯一的女孩,在家颇为趾高气扬,简直就是戚染花的翻版;莫三宝,身为居中的儿子,为人刁滑,看着孝顺和睦,实际哪个都使不动,如今人也不在家里;至于幼子莫小宝,性子像极了他阿爷莫老根,随和寡言,隐忍沉默,失去戚老太的庇佑后,最好欺负的就是他了。

莫大虎和莫非对视一眼,均是摇头无语。

第12章

村长家也是由大大小小的土坯屋围出了一个大院,坯屋建成时间不一,摆列也稍显杂乱,好在院子留得宽阔。院里沿墙种了些小菜,又错落栽了几颗花苗果树,瞧着很是养眼。

莫非路过院子几次,却没有进去过,今日也算头一回了。

院里安安静静,只有村长老莫叔和他大儿子莫清萍在,父子正对头蹲在屋脚地上说着什么。

莫非和莫大虎进了院门就一起喊:“莫叔,清萍哥。”

村长父子抬起头来,看见是他俩,都略有怔忡,大虎还好,莫非真是难得,今日不知吹的什么风。

好在两人老道,须臾间就回过了神,只当他是一般乡邻上门。

村长呵呵笑着起身,吧唧抽了口旱烟,缓了缓腿脚。

“虎子和小非来了!”莫清萍拉过墙角的长条凳,招呼他俩:“坐”。

莫大虎赶紧摆手:“不坐不坐,莫叔,清萍哥,听说村里要车水了?我和小非来看看,明日可需我们做点什么?”

“还不用,也没到说旱的时候,只是先从塘里车点水上来给大伙养养田。”村长踢踢长条凳,又示意他们坐,“后头插秧再不下雨,那就得全村一起受累了。”

莫非脸上挂着与往日无异的浅笑,放下背筐,在旁边柴火堆上选了个地儿随意坐下:“那莫叔到时喊我一声。”

莫大虎跟上“也喊我一声。”

村长还是很有分寸的,他并未特意盯着莫非,自己在凳上坐了,点点头:“到时候说,实在人手不够了,再找你们。”

等村长抽了两口旱烟,四人仍是沉默,他转向莫大虎:“虎子,你媳妇吃食还行不?青菜拔几碗去?”

“不用不用,家里园子接上了,上回婶子给的干菜也没吃完。只麻烦婶子八月时,鸡开了窝帮忙留几个蛋,我先替那讨债鬼谢谢您二老了!”

莫清萍轻轻踢了他一脚:“有你这么当爹的?还没出生就挨骂!”

莫清萍家老大老二是一对双胞胎女儿,乖巧文静,老三儿子良桦才七岁,稳重得像个大人,他这人最是疼儿女的。

大虎讪笑着挠挠头,村长和清萍轻点他几下,不再说什么,只是带着笑意看着他和莫非。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