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页(1 / 1)
('
“实际上啊,你们想想,莫非十岁上头就自己挣吃喝,不偷不抢规规矩矩,八年来日子过得踏踏实实,行事周全又老道。这次结契,前后花了六七两吧,可见他往日收入还行,那必定是有自己的挣钱路子。”
“这是其一,我觉得莫非不缺这份工。”
他在地上划了条线,抬头看众人。
见莫清澄撇头过去捂嘴偷笑,晓得这弟弟又发起了癫,早上从莫非家回来就这样的。
他懒得管莫清澄,接着说:“再来算收息。大虎母子一个月也就能卖六到八头猪,腊月生意好些暂且不管。七八十斤的猪,去了皮毛一头估么他能挣小二百文吧,也就是说一个月能挣一两半左右。雇了人来,不可能对半分,给个对半的对半,三百文就顶天了!”
“莫非住得那么远,早上寅时就得到,算晌午前能卖完,大虎能让他就回家吗?卖完猪肉,还要不要去收猪收账?他从黑天做到天黑,家里还能顾上吗?一年累死累活跑得三四两银子,去了吃喝用度还能存下几个钱?他不是也有一块小田和亩把地么?侍弄好了,一年也有三两收息吧,还能出去做零工,不比给人跑腿强?”
“这是其二,工钱不多,对莫非来说不值得!”
莫村长有些回过味来,咂么两口旱烟,这差事好像是没想的那么好!
兰婶仍有些想不通,所谓黑天做到天黑只是儿子的猜测,万一大虎只需他卖猪肉呢?那不是家里农活也能兼顾?最多人辛苦些。
可莫非并不是怕吃苦的人,那不是相当于一年多捡三四两银子!
她瞪着老大,等他再说出个三四五六来。
莫清萍摆摆头无奈,继续说:“其三,您觉得莫非和大虎关系亲厚,可再怎么亲厚能比过姻亲么?”
还有句话他没说,至少在他看来,说莫非和莫大娘母子亲厚,纯粹是莫非一个人在使力。莫大娘母子对莫非,也就那样!日常也不见他们关切照顾一下莫非。
再往小人之心上说,他们的热情和亲切,更像是生意人特有的作风而已。
兰婶不忿地说:“那家子是个什么好的,大虎怎么和他们更亲厚了!”
徐巧扇抚着她的背,接过莫清萍的话:“娘,染花婶子是和莫非没处好,可她和别人关系可不差,您不能带了偏见。她婆媳能说会道、勤快爽利,与别个又没嫌隙,左邻右舍哪个不是打得火热?大虎和大宝做了连襟,刘细妹与亲姐家走得近是人之常情。大娘当初愿意给大虎娶细妹,不就是指望着丰收叔家里人丁兴旺,婆媳和睦又能干,以后能帮大虎一把呢?”
后面的话,并不单是徐巧扇自己的猜测,整个瓦山村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而莫大娘,当初也确是如此打算。
莫大虎的亲事说起来也很艰难,孤儿寡母,家无产业,买卖又小,还给不出多少礼钱。莫大娘从他十四五岁就开始留意,却拖到二十三四也没说上,不是人家相不中他们,就是他们看不上别人。
她一心要给莫大虎找个家里不闹饥荒,双亲俱全,兄弟姊妹多的。
刘红妹当初上门一说,她立刻心动。
刘细妹娘家虽远,可她姐姐嫁在本村,姐姐不也是娘家人么?
莫丰收三、四个儿子,高屋阔院,老少夫妻都是能干利索的,大虎娶了刘细妹,今后还能少帮手?
其实,还有一点是众人没猜到的——莫大娘很喜欢刘红妹那种泼辣外向的性格。她当初自以为红妹的妹妹性子应该也差不多,以后跟着大虎出去跑买卖,必定不吃亏,谁能想到......
第57章
兰婶慢慢转过了弯,可内心还是不忿。
好不容易遇到的机会......亏得莫非一口一个“大娘”“虎子哥”地叫他们!
徐巧扇见婆婆还有些转不过筋,干脆说白:“大郎当时不在场,有一点他不晓得,我补上。其四就是,您没注意细妹子,莫非的名字一出口,她就皱眉,显然是不喜欢的。以后莫非真去她家做工,莫说累得要死,只怕她吹几次枕头风,莫非在大虎那里就落不下什么好。到头来钱没挣几个,落一身埋怨,他和大虎有了纷争,您不也跟着两头不讨好。”
“还有这样的事?当时你怎么不说!我非呸她一脸!!果然不是什么好人!莫非对那娘母子掏心挖肺的......”
兰婶气得脸红脖子粗,嘴都抖了。
莫清澄也虎起脸,这母子俩对莫非那也是一个掏心挖肺的。
徐巧扇哭笑不得:“娘,看看,您又想左了!细妹没和莫非打过交道,刘红妹是她亲姐姐,一手给她做的媒,她听姐姐的怎么就不是好人了?大郎、澄子和清潭兄弟三个亲厚,您不也是高兴的吗?咱们觉得莫非是好的,她觉得姐姐是好的,哪个都没错。”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