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1 / 1)
('
尽管冬旺扭动得厉害,片刻功夫还是被拖到了院口。
莫非心里暗骂,这家伙身子壮实,力气也大,拖起来还真是费劲。
赵大梅“哎呀,娘啊”叫着,拉着王新杏去救冬旺。
婆媳俩看莫非脸红脖子粗,龇着牙又咧着嘴,模样唬得死人,怕是来真的。
两人都见识过莫非打人的,吓得要命,不敢直接上手拉扯,只能围着他又叫又嚷。
那边冬大伯夫妻也捉住了冬永兴,众人合力又把他抬了过来。
莫非把冬旺按在围墙上,问冬永兴:“你是要这个儿子,还是要那钱袋子。”
赵大梅荤素不忌,上手就往冬永兴身上乱摸,嘴里嚷着:“要儿子要儿子,把钱还你,现在就还你。”
冬永兴眼见是争不过了,气哼哼从□□里掏出钱袋丢到地上,挣脱了众人,摔门进屋。
赵大梅从地里捡起钱袋子,往莫非手上塞:“拿去拿去!”
莫非一手反到后背,拎出小礼篮,用篮子顺势接住钱袋,另一只手松开了冬旺。
小夫妻俩“劫后余生”,紧忙就往家里跑。
王新杏也不想独留在外头和莫非掰扯,紧跟着回屋。
莫非对着王新杏的背影,大声说:“冬冬在我那里好的很,丈母不用挂心。二老好好保重,以后我再来看你们!”
不管围观的人是什么脸色,他的心情好得很。
他把篮子递到冬大伯面前,十分诚恳地说:“大伯,礼篮你拿着,钱也拿回去。冬冬之前病得很重,如今还在慢慢修养,以后我会带他回来的,你和伯娘不用担心。”
冬大伯夫妻眼里含了泪,没有接篮子。
莫非直接放在他们面前的地上:“我对他一眼倾心,费劲周折才娶到,以后必定不离不弃,且看着吧。”
说完,转身就走了。
冬大伯低头拎起篮子,和老伴擦着眼,相携归家。
其他人也砸着嘴散去,短短半个时辰,好戏一出接一出,这不比走亲戚热闹?真不枉跟着从村北走到了村南。
莫非回到莫村长的院子时,他家走亲的都还没到呢。
这么快就折返了,可见小河村“岳家”的并未好好招待。村长家里几人不好多问,莫非却是稍微说了说,激起一片“啧啧”声。
莫非说完,先叹口气,又笑了,说:“虽说是家丑外扬了,但起码他村里人都看到他一家是如何对我们的。反正我就是这个路数,我再做两回小的,他们若是老老实实接了,我和冬冬就当有个亲戚走。若还是这样不着调,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话,那就桥归桥路归路,字据怎么签的怎么来。”
“从前我闷头缩在北山脚,别人往我身上泼脏水,我只有受着。如今我做什么都给大家看着,再有哪个胡乱编排,我扇她嘴巴子也算有理有据了。”
莫非的路数就是,我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现在我给你了,你才能接,我不想给你的,你就老老实实不要伸手。
“是这么个理。”村长点头,“到时两个村的都是证人,哪个都别想胡说八道。”
临走时,兰婶带着徐巧扇拎了好几包东西过来,莫非眉头还没皱起,兰婶就嚷起来:“你可瞧瞧是什么好东西?”
一坛子菜油,坛子也是个三斤装的,估计就是旧年喝酒留下的。
一包晒得干干的萝卜丝,这个菜莫非还真没有,也不值什么;一包糕点,扎得牢牢的,和莫非送的不太一样,估计还是外地亲戚送来的;再有六个自家蒸出来的发糕。
兰婶一边往他筐子里装,一边说:“今年油不多,就把这点给你,多少是个心意。萝卜丝晒得干,吃前用水泡小半个时辰,加点猪油蒜子一拌,再上锅蒸刻把钟,香的咧!发糕是你大嫂子昨晚蒸的,今年家里没包粽子......蒸些发糕给他们带去走亲,回去热热吃。这一包花生酥......”
莫非赶紧推了:“婶子,家里买了糕的,这个酥留着给侄儿侄女们吃。”
徐巧扇笑着说:“这是小妹子捎来的,口味不一样呢,拿回去和冬冬尝尝罢。”
“二姐姐还好吧?”
“好着呢。就是家里忙,一直不得空回来。”
“那就好。忙比闲好,先苦后甜呢。”
莫非从莫清澄那里也听过一些莫清淑的事。
她嫁到常平镇上四年,婆家据说是开糕饼铺子的,丈夫勤快,夫妻都在铺子里做事。美中不足的是,公婆非常抠搜,兄弟妯娌几个都在铺里做事,手头一个钱都拿不出来。
又说了几句,莫非起身告辞,村长见他铁了心不在这儿吃饭,也就不劝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