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1 / 1)
('
晚稻倒跟往年差不多。
秋收的这批粮食,莫非照旧留了小部分在家,其它的,则推到县城换回三两多银子。
玉米留得多,搭着后面的红薯,要够两人吃到明年夏收。
三两银钱折算起来,刚好是一个小户人家每年的税赋,若是莫非也要缴税,不算泡菜买卖,两人真真只够吃饱肚子。
今年粮食的收息差不多就这样了,年下只有泡菜和鸡蛋还能进一点小钱。
如今家里所有水田、旱地和菜园,好的坏的加一起有四亩三分,屋后还有半亩荒地一直找不够土来铺,就那么丢着。
除去屋边还种着红薯、萝卜和些许小菜外,其它地都闲了。
莫非不打算种油菜,毕竟田地也要休养生息,若是种得太密,肥力不够,会影响明年的收成。
收完粮食,两人才算清闲一些,山上砍柴,荒野割荒,田地堆肥,院屋修整,每日不紧不慢地轮番来。
晚间两人早早上床,胡天胡地快活后才歇息,冬冬秋收累了一场,又捡回了懒觉睡,不到辰末莫非都不会喊他起床。
而莫非自己,每日睡到卯正就自发醒来,搂着冬冬再赖上片刻才爬起,日子别提多惬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天凉似一天,动物开始囤秋瞟,老鹰成群结队在山边盘旋。
这些东西鬼精,专盯着母鸡叼,实在气人,两人千防万防、日防夜防,十多天里,还是又丢了两只母鸡。
如今母鸡只剩十只了,公鸡也就两只,再丢下去,鸡蛋都没得卖了。
可实在无奈,鸡圈里棚子搭了好几个,鸡窝鸡橱也有,但一群鸡里总有那么几只憨呆呆的,或是跑得慢,或是不晓得躲。想着关在家里吧,脏乱不说,别个又讲这样的鸡极易发瘟病,也不生蛋。
罢了!莫非跺跺脚,随它们去。
第110章
寒露那天,莫非又去送了一回菜,回来布鞋被露水打得透湿,脚都泡白了。冬冬给他打水洗脚,心疼得不行,都说寒从脚起,若再冷些,人这么走两趟岂不是要冻坏?
得想法子,给莫非做双合用的鞋。
至于做什么样的鞋,其实早在第一次和莫非去县城时,冬冬心里就有想法了——棉油靴。
寒冬腊月,又保暖又防水,很适合莫非。
只是自己三脚猫功夫,做个单布鞋都别别扭扭,这从未摸过的油靴,做不做得出来呢?何况是棉的。
可叫莫非去买一双,他肯定就不愿意。
想到这儿,冬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做一双出来,浪费些银钱也不怕,反正莫非给了他足够的胆子和底气。
莫非一边擦脚一边看冬冬坐在凳子上,一会儿可怜巴巴,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皱眉叹气,一会儿茅塞顿开,脸上千变化万,着实好玩。等冬冬放松下来,笑吟吟从凳上起身时,莫非趁他不备,一把将人搂到怀里坐起,在他腮上狠狠嘬了一口,“宝贝儿~~~你在想什么呢?”
冬冬揉揉脸,气呼呼拍了莫非一把,本想吊他胃口,但见盯着自己的眼里盛满了爱意,又忍不住笑起来。
仰头也亲了他一口,他才把做油鞋的想法说了,又苦恼道:“只是,就浅浅见过一回,也没能端详端详,心里实在没谱儿,怕费钱费事还做不成呢。”
莫非一听冬冬又要给自己做鞋,心里喜得比一天挣十个大银锭子还高兴,恨不得把人一口吞进肚里。
等他说完,不管三七二十一,又揉又啃过足了瘾才放开,气喘吁吁地说:“天也不是很冷,咱们慢慢琢磨,缺什么,我去买就是。哪怕做不出来,契哥也是喜欢的......”他用额头抵着冬冬的额头,又长喟一声“是真喜欢啊!”
冬冬微笑着接过话:“我也喜欢啊!”
打算自己做油靴的话,有些东西得去县里买,譬如桐油和皮子。
家里也需买些糖油醋面等,莫非也打算去集市转转,看看有什么新鲜菜种,适合自家以后种了泡菜卖。
就今年的情况来看,黄瓜、莴苣、蒜子和豆角吃的人多,只是太普通,卖腌菜泡菜的家家都是这些菜,自家想要生意能做,得弄些新花样才行。
另外,像莫非这样爱吃辣的人并不多,明年不能种太多辣椒了。
今年收上来的辣椒除了留的一点种子,还晒了二十来斤干辣椒,两个人不知要吃到什么时候呢。
地里最后一茬青红椒,摘得晚,样子不太好看,有八十来斤。
两人摘时特意留了许多枝叶在上面,再用小小的筐子,一层草木灰一层辣椒地装了十多筐,全存在地窖里,打算留到萝卜成熟,再挖出来一起泡,看能不能卖掉一点,哪怕贱价呢?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