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1 / 1)

加入书签

('

于是先答他:“我家一个,兴旺、癞子,长勇和你莫叔,这五家。”

莫非心突突跳起来,村长家怎么又被选上了!这也太倒霉了吧?

莫叔会叫哪个儿子去呢?清萍清潭两位都去过了,只有莫清澄......清萍哥已三十多岁了,且徐嫂子有孕,而清潭,刚才把丈人送上山,累脱了一层皮,他又没有子嗣......可澄子哥做得来吗?

莫非脑子里一团乱麻,他压下纷乱的思绪,眼下先把刘木匠的事办完,回去好好想想村长那边。

估计刘木匠要说的,也是哪个儿子去的事,难道是正文正武都不肯?那自己又能做什么?总不至于是想花钱雇自己替他们吧?

莫非回归正题:“...叔要我见证什么?”

刘木匠慢慢说道:“家里要出个丁,估么打完你的暖桶,我就要动身了。如今把几样事......”

他话没说完,王淑玉扑通一声又软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说:“老头子,你、你莫、莫说胡话......”

正文也愣住了,可见刚才正武说的话,爹听到了!他用力摆头说:“爹,弟弟心急乱说,您不要放在心上。他成亲在即,走不开,我有儿有女了,我去!”

孙巧巧也已从偏房出来,软软靠在堂柱上,脸无人色,却没出言反对。

莫非也没想到刘木匠要亲自去,听这意思,刚才吵架果真是兄弟都不想去,还得做老子的出来担了。

刘木生自顾倒了杯水,喝了两口,平静地说:“我老了,家里以后要靠你,再说,又不是去了回不来的,不过出门几个月,总要交代交代。对了,恐怕过年也未必能得回来,倒也没什么,以后还多着呢。”

他说的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一次普通的远行。

“没有这样的事,爹你才是家里的顶梁...”正文还要争,刘木生却用力挥手,不要他说了。

他对站得比莫非还远的小儿子招招手,说:“正武,过来。”

不等正武挪脚,自己就说起来,堂屋安安静静的,说什么都听得见,“以后,你在家也好,不在也罢,都听你哥的。婚事我是没法看见了...”

“爹!”正武后悔得不行,出言打断,可后面怎么说?他又求助似的看向老娘。

刘木生见小儿子没有话说,于是又喝了口水,接上说:“婚期如常,万一我回不来,省得你又要等三年。一切都由你娘和哥嫂安排,不懂的,就去问问村长和大嫂子她们。”

眼见妻儿老小个个都哭起来,他皱着眉,把杯子咄到桌上,大声说:“哭什么,这是当我一定要死了?不过做个打算而已,我做活几个月回来,哪还有力气去操办他的事?”

等他们都抖着嘴憋了气,他才嘱咐老妻说:“你就好好顾着自己罢,以后跟着老大家的,有吃有喝,怕什么?”

“等正武成了亲,你们就去村长那里,将他夫妻分出去,给两亩地,再讨个位置,开春了...嗯~~~那时也不知我回来了没?总之,让正武夫妻自己做主,你做大哥的搭把手就是。年底筹备起来,春耕前,不管坯屋建没建好,以后都各做各吃吧。”

刘木匠一口气说完,也不等其他人作何反应,和蔼了脸色,看向莫非:“就是这点事,让你见笑了。后头若是...你帮忙作个证,省得兄弟扯皮。”

意思是,万一他死了,王淑玉又偏心或是糊涂不清,正武夫妻挟裹着老大一家不得安宁,所以尽早把他们分出去,这也是刘家一贯的传统。

这个分法,对刘正文夫妻是最有利的,砖屋,大部分的田地都归他们,老子娘也归他们赡养。

当然,若是刘木匠能平安归来,他有手艺活,哪个养哪个还不好说呢。

至于正武,夫妻就两亩地,怕是有足够的时间回舅老爷那边做活了。

正武简直不敢相信,他好像得到了想要的,又好像失去了更多。

他睁眼看着老爹,想说爹你别去,我去,又想说不分家,我以后和大哥一起好好干活......可是,哪样他都做不到。

王淑玉也呆呆站着,她心里清楚得很,老头子的分法很公平。

只是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她不知是为谁哭,要去服役的老伴?还是即将吃苦的小儿?

莫非尴尬地点着头,绞尽脑汁安慰他们:“叔多心了,哥哥们自是和睦的。您有手艺,那边也有工器房,许是不用出工的,更不必下水做活呢,婶子也不要担心。”

话说到这里,就没他这外人什么事了。

“叔,那个暖桶不着急,您慢慢琢磨,我到时自己来拿。几位早点歇着吧!”

刘正武心里又憋又闷,屋里实在呆不住,连忙说:“我送送你!”紧跟着跑了出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