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页(1 / 1)
('
没多久府中各处传出了小子丫环们的欢呼声,在贾侯府中做事,单是赏钱就拿了不少。
转过两天,贾蔷穿了一身儒袍入了宫,只不过这一回是去金銮殿参加殿试。
金銮殿上,这次参加殿试的一共三十六人。
景文帝微笑看着下方的众学子,他着重看了看贾蔷,不过并没有表示什么。
对于这次的殿试,他还是非常重视的。
随着太上皇的年岁日增,景文帝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多。
投靠过来的臣子,远比不上自己培养出来的臣子,所以每一届殿试都是他选拔人才的重要机会。
贾蔷面前是一张桌子,这样的桌子在大殿内有三十六张,每名学子一张桌子。
他检查了笔墨,都处于最佳状态,只等着景文帝宣布试题了。
景文帝对夏守忠点了点头,夏守忠取出一卷轴缓缓打开。
“草原策论!”
题目非常简单,也没有出乎贾蔷的意料。
最近鞑靼人正在大同镇处与大乾战斗,景文帝出‘草原策论’这個题目正契合如今的政局。
这个题目从古至今,可以说很多大才者都进行过研究,想要取得新意可不容易。
贾蔷在其他考生还在思考之时,手中的笔已在纸上落下。
洋洋洒洒一篇文章用了半个时辰就书写结束,连修改都不用。
在此方世界如今的时代,对于‘草原策论’的交流,最多不过是几位好友坐在一起,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继而相互评论。
但在贾蔷的前世,网络上有着无数网友针对草原民族思考出的应对之策,可谓是花样繁多。
贾蔷只是选出了几样实用性较强,又很好操作的方法。
景文帝正在各考生间走过,心理素质好点的考生还好,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在他走过身旁时,连思考都无法思考。
他走到贾蔷身旁,发现贾蔷已答好了策论。
景文帝拿起了贾蔷的策论看了起来,初时还没有什么重视的。
贾蔷虽读书不错,但在景文帝眼中也仅是不错而已。
能够在大乾朝堂之上立足的文官,哪一位不是精于读书之人。
加上贾蔷的年纪,景文帝也没有想到贾蔷能够有什么深刻的见解。
但在看到贾蔷的策论后,他的面色越来越严肃,时而皱眉,时而惊喜,时而又是疑惑。
许久之后,他将策论放下,如果这会儿不是在殿试,他都要抓着贾蔷去讨论一番。
以前景文帝看中的是贾蔷的忠心、勇武,以及有些小聪明,能办实事。
可在看过了贾蔷的策论后,他才发现贾蔷还有极强的政治能力,这是真正的大才。
景文帝对贾蔷的格外关注,让一些考生分了心神,影响了他们的答题。
不过能够被外物影响的考生,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将考场安排在金銮殿内,何尝不是对考生的一种考验。
贾蔷就算是考好了,他也必须要等待。
考生们空腹答题,一直至下午时才结束了殿试,试卷被景文帝带走。
贾蔷正要与众考生一同离开,却是被夏守忠示意了一下,他有意走在最后,最终留在了大殿内。
“夏总管,您可不能害我,这可是殿试,万一被人认为舞弊可不好!”贾蔷见夏守忠过来,不由摇头说道。
“贾侯说笑了,是主子找你,让你这会儿就去大明宫!”夏守忠笑着回道。
贾蔷无奈的摇了摇头,真要是被人发现,他参加殿试结束后,还被留在宫中,就算考出了什么好成绩,也会被人指摘的。他参加大考,为的是增加一份资历,有了大考的成绩,他才能够融入到文官体系之中。
真要被文官们认为他的大考有水分,以后想要融入其中就更难了。
可他也无法拒绝景文帝的圣命,只能前往大明宫。
大明宫的大殿中,只有太上皇、景文帝、大太监戴权在。
大太监戴权正将一张张试卷送到太上皇面前,由太上皇呈看。
景文帝坐在一旁,也拿着试卷看着。
“夏恩侯来了,给他找张凳子!”太上皇抬头看到是贾蔷,笑着吩咐道。
戴权亲自到一旁取了凳子,放在了太上皇的旁边,与景文帝正好是一左一右,怎么看都很是古怪。
贾蔷谢恩坐下,他眼尖,一眼就看到太上皇手中的试卷正是自己的。
“分而化之,拉拢一批打压一批,这建议以前就有人提过,算不得是新颖,但这经济攻略却是言前人所未言,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还有这文化入侵,真不知你脑子中是怎么想出来的!”太上皇眼中闪过惊奇之色说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