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1 / 1)
('
当然,他虽短时间不会动北静王妃,却不是说不会报复。
他来到书房,打开了书房中的几只大箱子,从大量的文书中精准的找出了有用的。
这些大箱子中,放着江南监察的情报,哪怕他不在京城,但他身为江南监察使,所有江南情报都有一份会送到他这里。
实在是司礼监没有办法绕开贾蔷,江南那边的情报网依托着贾蔷的生意展开。
而贾蔷又深受景文帝与太上皇恩宠,同时自身文武两途的地位极高,就算是司礼监也不想因为这些而得罪到贾蔷。
贾蔷的记忆力极强,这些情报在放入箱子中时,就做了分门别类,所以他轻松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
他坐在了书房的椅子上,在面前的桌面放着四十五份文书。
所有的文书都是针对江南甄家的调查,涉及江南甄家很多的案子。
江南甄家在江南行事霸道,夺人家产,占人土地都是常事,要人性命的案子都有十余件。
江南监察是太上皇的布置,这里的情报并没有与景文帝共享。
贾蔷看着面前的文书,他取出了一空白折子,开始书写起了他的第一次弹劾。
事实上到了他这个品级,不应该亲自弹劾的。
理应找一名普通朝臣,由其出面弹劾,再由他出面表现出站在弹劾一方。
但贾蔷在朝中,特别是文官中的影响力太小,没有文官投靠他,自没有哪怕文官朝臣可用。
至于说武官,就算是弹劾,份量也不足。
朝堂之上,文官才是弹劾的主力,武官的弹劾并不受重视,这就是文官比武官地位高的体现。
以贾蔷的品级,一旦弹劾,其反响必然极大,这样的弹劾是压不住的。
他手中的毛笔连连书写,一桩桩罪名被他罗列出。
许久之后,看着手中的折子,他露出了冷笑。
似乎就连太上皇都忘了,他还是一名文臣,文臣最擅长的从来不是武力,而是笔刀。
贾蔷也没有去想是否得罪太上皇,太上皇顾念旧情,可谁叫甄家得罪了他,甄家二姑娘无法动,那就找甄家的麻烦。
甄家二姑娘可不是嫁出去就不管甄家事的女子,几年前贾蔷与甄家三爷有了矛盾,甄家二姑娘就为其出过面。
所以甄家二姑娘做的事,甄家也要承受来自于贾蔷的怒火。
第212章 弹劾
身穿蟒服的贾蔷站在武官的首列,与他同一排的要么是王爷,要么是内阁大学士,每个人的年纪都比他大上几轮。但朝堂上对于他站在这个位置都是信服的,这是他用一次次战功建立的信任。
所有的朝臣都相信,大乾遇到任何的外敌,这一位都可以轻易解决。
与往常一样,贾蔷静静听着一名名朝臣汇报着各自的事务。
“诸位臣工,可还有事吗?”在最后一名朝臣完成了常规的事务汇报后,景文帝威严的看向众臣问道。
就在朝臣们以为今日会如以往一样,在景文帝发问后就退朝时,贾蔷这时一步站出队列。
“臣有本启奏!”贾蔷双手托着一折子,口中说道。
景文帝一愣,以贾蔷的地位,真要有什么事根本不用上朝会,直接就可以与他说明。
朝会上的事,事实上早就上书过,朝会多是一个过场而已。
景文帝对夏守忠示意了一下,夏守忠走到贾蔷身旁,接过了贾蔷手中的折子。
“臣弹劾甄应嘉、甄应义以及其几子在江南罔顾国法,草芥人命,抢夺田地与产业,臣列出了一共四十五桩案件,这还是最近五六年内发生的,可见甄家在江南已是无法无天,请圣上以江山社稷为重,查清甄家的罪行!”贾蔷在夏守忠将折子呈上去时,大声说道。
满堂皆惊,这是贾蔷第一次弹劾,也是极为少见的由超品侯爵,正一品武官直接的弹劾。
谁也没有想到,贾蔷的这次弹劾直指甄家。
甄家是什么人,那是受太上皇庇护的家族。
景文帝脸上现出了古怪之色,他指派人在江南调查甄家,最近收集的情报都没有贾蔷送上来折子中的内容多。
他看着折子中,一桩桩案子有具体的时间地点,相关的事情经过以及证人等等,可以说凭借着手中的折子,只需要稍稍调查就可以证实折子中所书的案子。
“甄应嘉乃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在江南可以便宜行事,其中怕不是有什么误会!”一名官员站出来说道。
贾蔷转过头去,冷眼看向这名官员,眼中的杀意怎么也无法掩饰。
那名官员只感觉如被猛虎盯上般,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最后失态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