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1 / 1)
('
尤其是挑这种时候发话,对面不敢询问反驳。听进去之后只能自己回去慢慢琢磨,谣言就这么出现了。
果然,马谡此言一出,不少部落长老略微对视了一眼,眼底皆闪过一丝惊讶。
原来陆逊是孙家的私生子啊,怪不得陆家全族都被流放了,陆逊依然忠心不二的跟着孙权走。
“汉将军息怒!这都是误会!五溪蛮族依然对大汉唯命是从!”几个有威望的长老此刻赶紧站了出来,向马谡表达了忠心。
别管是不是真心的,态度最重要。
“东吴这些年把我们五溪蛮族当做匪寇围杀,大量族人死于吴卒之手。我们部落上下日夜翘首以盼,就等汉军回来了,光复武陵了。”
“这些时日主要是公安的吴将丁奉看我们看的太紧,我们一出山林立刻遭到东吴围猎。将士们只能据山林而守,防备东吴的突袭。”
“那次冲突就是一次误会,几个部落年轻人没认清汉军天威的!”
几个长老漂亮话说的挺好,基本上把责任全推干净还狠狠的恭维了一番。
“大汉需要我们什么支持,我们绝无二话。若是汉将军依然需要我们倾族之力支持,我这个蛮王依然愿意为大汉战死!”沙摩琦也连忙拍了拍胸膛,斩钉截铁的说道。
“兄长是为大汉战死,而我这条命也是大汉的!”
瞧这态度,要不是刚刚蛮兵拦路,马谡没准真被忽悠过去了。
真要是马谡忍了一下,没抽他们一顿杀杀威风,估计现在这伙人就该跟马谡讨价还价了。
“行了,别说这些了,现在我需要通知一下丞相的安排。”马谡挑了挑眉,神色古井无波的说道,语气不带有一丝的感情。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大汉现在首要目标依然是北伐中原,干掉篡汉之贼伪魏。”
“所以跟东吴的战事不日就会结束,汉军很快要撤退了。”
“但是丞相深虑有汉臣于荆南,往西而拜者。于是派我来荆南,收拢心向大汉的英雄志士撤往益州。”
“你们武陵蛮夷现在可以选择支持大汉,战事结束跟随汉军撤至蜀中。”
陛下仁厚,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愿意为大汉卖命的人。届时你们皆为汉臣,部落之民可与汉民共同生活劳作。”
“部落首领长老皆有出仕资格,有能力者甚至可位列九卿三公,绝无亏待!”
“如果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汉军撤退时留下的辎重皆赠与,于荆南继续抵抗,静待汉军下次归来!”
马谡的话意思很明显,武陵蛮夷的诸位部落长老立马悟出了其中的意思。
蜀汉这一次不是来收复荆南的,是来拉人去益州的!
第151章 招揽诸蛮
荆南不能打回来。这是马谡和诸葛亮开战之前,就已经做出的判断。以蜀汉现在的实力,即使可以夺回荆南,朝廷也分不出人手来据守。
迄今为止,蜀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才基本上全都有活干。而剩下的资历还不够,都难以镇守一方威能服众。
所以马谡的战略计划就是,牵动荆南的各方反抗势力。从各部反抗力量之中找到真正忠于大汉的势力,将其迁至蜀中。
同时扶持荆南本土反吴力量,比如蛮族夷族,让其持续不断的给东吴添乱。
总之就一句话,不能让东吴轻松的吸荆南的血。
不过马谡的这一番话,让五溪蛮族诸位部落首领难以接受。
原以为是喜迎王师来给他们做主的,没想到王师来了却打算让他们拆迁?这个年代要是让人移民,那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道路难行和战乱,若是不注意往往会演化为随机枪毙。
这一点做到集大成者的,就是咱曹丞相,一生都在拆迁的路上。
更何况,五溪蛮族诸部落的首领能有这个地位,全靠自家部落的人丁。若是迁到蜀中,他们肯定不能像现在这么散漫了,很有可能自己的地位会受到打击。
不是所有人都是束吉那样,熟读汉书渴望投奔汉人的。绝大部分蛮族首领都是很反感跟汉人掺和,都是看在打不过的面子上被迫合作。
“马将军,这件事恐怕我们族人不会愿意啊。”蛮王沙摩琦面露难色,小心翼翼的向马谡说道。
他身后的蛮族长老也皆点点头,纷纷表示自己的难处,言说无法跟天军西归之事。只有少数几个部落沉默不语,在思索其中的利弊和可行性。
说穿了,都不愿意放弃手里的权重。
“如果不愿意可以不去,我此行只负责招揽愿意去的。”马谡平静的说道,
“刚才我说了,如果不愿前往也无妨,出兵跟随汉丞相讨伐东吴。等我汉军撤退的时候,带不走的辎重你们可以自己带走。”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