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1 / 1)
('
“蜀中一直以来贼寇频发,盗寇横行,若是限制奴仆数额,岂不是不顾蜀中百姓的性命吗?”这时,谯周摇摇头,慢条斯理的开口道。
谯周这句话顿时让所有人眼底都闪了闪,全都赞同的点了点头。蜀中乱吗?似乎并不是很乱,历史上诸葛亮时期总共就发生过三次叛乱,而且规模都不大。南中倒是很乱,但距离成都太远了,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
不过这不重要,既然现在大族需要私兵,那益州就必须乱!“别做的太过火了,万一把逼得丞相府下场,到时候谁都不好看。”杜微摆摆手,皱着眉头说道。
“所以这种事情最好先别搞,这也算不上个好的解决方法。”
“那国辅,你说说该怎么办?”周舒眉头皱了皱,看向杜微询问道。
“护羌校尉乃大汉忠臣,北伐名将,理应去陇右汉中统兵,为北伐做准备,老是在成都当东曹岂不是大材小用?”杜微挑挑眉,沉吟了一番突然答非所问道。
“你是意思是……”
“调马谡离开成都,去为大汉北伐大业添砖加瓦去。”杜微摆摆手说道。
“虽好在还于旧都之前,再也别让他回来最好!”
显然,就马谡现在的声望,想打击他麻烦太大了。而且不仅仅是难度大,主要是丞相府也不会同意自家选定的继承人被污蔑打击。
所以打击不了,就只能想办法捧了。这么一个军事大才,不应该去北边为匡扶汉室发光发热吗?
那就快派他去汉中,去陇右领兵,这样的疯子最好永远也别回来!总而言之,本土派自从马谡在陇右尝试搞均田法开始,就一直瞅着他就来气。现在搞又搞不了,是真想把这位爷送出去。
不过这时,杜琼又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若是丞相府不允许怎么办?毕竟把马谡调至东曹也是……”
“若是如此,也就不要怪我们不道义了。”杜微回答道。
如果诸葛亮否决了这条提议,那就证明他的确有给马谡撑腰的意思。这样他们本土派反击起来,也就不算无理取闹了。
说打底,现在蜀汉还是得跟他们这伙地头蛇讲理。
…………
…………
…………
就在一群本土地头蛇商讨如何对付马谡时,马谡拽着柳隐一夜狂奔又回到了成都。
在成都大门刚敞开,马谡就拉着柳隐再度进入了北军五营。
这一次没有人能够阻拦了,因为柳隐也是北军自己人,有权力带人进出。
俩人带着侍卫数人,直入北军档案房。
第190章 四处碰壁
马谡拉着柳隐再度来到了北军,这次确实是畅通无阻的进去了。之前阻拦是将校站出来,根本没有权力阻拦已经是杂号将军的柳隐。几人直入北军负责记录的地方,马谡又一次直面的碰到了数量如此庞大的档案竹简。
“啥时候我能有一个帮我算数的随从啊,这种事情每次都得我亲自来。”马谡一边拿起一摞竹简,极其娴熟的运算着,一边暗自吐槽起来。
“打仗我亲自上,政务我顶在最前面,连查账都是我自己来干……瞧我这命啊,别到最后真成累死的。”
所有死法里面,累死无疑是最折磨人的,但愿老天当个人。
不过在马谡一边抱怨一边计算时,柳隐在旁边好奇的看着自家将军的动作。他发现自家将军动作飞快,在地上刷刷刷划拉几下就算的差不多了。随后记录下来,然后擦掉迅速算下一卷。
至于为什么不在纸上算……主要是太贵了,马谡属实不舍得。
这个年代虽然纸已经比较好用了,但价格却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的。哪怕是一直到唐宋时期,纸也算不上啥常规用品。
比如古代那文言文,文绉绉的几个字概况好几句话,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省略篇幅降低成本。
等到明朝时纸便宜下来,长篇小说出现,那言语就基本接近大白话了。
每次想到这里,马谡都有些后悔自己这么早回蜀中干啥。他在陇右改良的造纸工坊都还没启用,自己就跑成都来了。
也找不到后续有没有生产出来合格的纸……
很快,很快啊,马谡就已经把一个月的进出城门记录清查完了。对于马谡来说,只是一个月的记录就足够大体了解这帮子大族的家底了。
比如谯家,私兵宗族多从西门进出,主要目的地是巴西西充郡国一线。其在成都的私兵应有三百之众,在西充郡国具体有多少还不得而知。
还有杜家,周家,私兵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数。
“谯家根基主要在巴中,杜家基业全在涪城,周家核心处于阆中……”马谡摸着下巴,感到了一阵棘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