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1 / 1)
('
不过他并不清楚,此刻,蒲板津也不安全了。
在蒲板津的北面,一伙汉军悄然的出现在黄河岸边。
这一伙汉军总并不过四千,而且其中三千士卒都是步兵,仅有骑兵千人。装束并非特别精良。而这一伙汉军的统帅,正是是官至杂号将军的邓范与长水校尉束吉。
邓范带着三千士卒皆穿冬装,一路跋山涉水到来,并在蒲板津以北两百里处停下了脚步。望着面前涛涛黄河水,邓范微微点了点头,结巴的说道,
“差差……差不多就……就是这里了了。”
“此处并没有渡口,且黄河流速很快,大船都容易翻船,士载真的准备从此处渡河吗?”这個时候束吉出现在邓范身后,平静的开口询问道。
“没没没……没错!”邓范点了点头,还没等继续开口,束吉已经把纸笔送到手上了。邓范迟疑了一下,顺势接过来写道,“此处已经接近北境,随着时间推移,天气已经极其寒冷了。按照我在北地郡的了解,再过三日天大寒,黄河必定上冻,不到七天时间我们就可以踏冰而过了。”
“这么说来,士载要我准备的白布,也是为了这个时候做准备?”束吉挑了挑眉,继续开口询问道。
“没错,此乃将军之暗示尔。”邓范肯定的点了点头,在纸上解释道,“将军暗示我们准备白布,必然有别的想法。再有数日天大寒,北地霜雪满天的时候,我军皆披白袍,踏冰而过,定能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邓范的解释非常合理,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计划。不过对此束吉只是笑了笑,突然开口说了一句,“作此计划者,必定是天下大才也。不过我有个疑惑,这个计划究竟是将军所暗示呢……还是士载自己的想法呢?”
话音落下,场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邓范本人更是陷入了沉默。
束吉作为最早跟随马谡的人,从陈仓开始就是马谡的部将。相比于别人,他是最了解马谡性格的人,所以邓范的话术还骗不了他。
不过对此束吉也能理解,毕竟以邓范的资历,如果不扯马谡的大旗,兵权怎么着也落不到他身上。所以束吉也没当场戳破邓范的小心思,而是对此表示了默认。
“士载,好好努力吧,这一战如果成了,神威将军不会亏待功臣的。”
第427章 偷渡蒲板津
面对束吉的话,邓范并没有说什么,依然保持着沉默。对此束吉也没继续说什么,轻轻的拍了拍邓范的肩膀,
“这一次由你来指挥吧作战吧,你的能力将军都认可了,我也不会提出异议的。”
说完,束吉转身去收拢骑兵部曲了,只留下邓范一个人在寒风中望着黄河。
束吉猜的并没有错,这一次事实上并不是邓范揣摩马谡的用意,根本就是邓范借马谡的大旗骗出兵权来的。
因为他这个计划有点太过冒险了,甚至不比马谡自己的计划保守多少。加上他计划的很多依据是靠自己调查出来的,很可能不被张郃等人接受。
但是邓范没有别的办法,不这样做他就依然得作为一个部将,跟随张郃等大将正面作战。而他本人武力值也不高,既无法像马谡那样先登夺旗,也无法和姜维那样正面冲阵。
所以留在正面,他绝对立不了什么大功,只能混混功绩。这对于邓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也想立下大功,使得官职更进一步!当然,这其中也还有同为曹魏底层出身的姜维,已经官至常设校尉,并且受马谡任命去北境单独领兵作战的原因。
于是,邓范这一次动了小心思,骗出了兵权,来完成自己的计划。
束吉的默许倒是给了邓范一点自信,至少他这个冒险举动是有人认可的。既然如此,他也没必要藏着掖着,直接大胆的放手一搏。
邓范束吉二人带着步骑四千人在黄河河畔驻扎,慢慢等待着邓范预料的天气变化。
自河套平原北面,阴山到潼关这一片南北走向的黄河河段,是整個黄河流速最快的一片区域。此地暗礁密布且水流里掺杂大量泥沙,绝大部分地方是不适合船只行进的。
这上千里的河段,仅有三个渡口可供适用。分别是南面的蒲板津和风陵渡和北面的龙门渡。
但南面两个渡口都有魏军重兵把守,北面龙门渡则有千里之遥。所以仅从渡口来看,汉军基本没有偷渡过黄河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魏军基本没再蒲板津以北设防。
但已经在北地郡干了军镇屯田两年的邓范,已经比较了解北边的气候了。现在即将十一月,北境眼瞅着就要大幅度降温了,这种情况下,河流是有很大概率结冰上冻,给予部曲踏冰而过的可能性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