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页(1 / 1)
('
尤其是马谡走了不到一日,关东的两万援军就抵达了洛阳城外。随后几天大量的勤王部队陆陆续续的抵达,但是马谡却早已经走远了。
这下曹睿更加难受了,近十万大军空耗了一波粮草,连马谡的毛都没摸着。尤其是因为关中沦陷,函谷又堵不住崤函道,洛阳尹已经是蜀军想来拦不住,想走追不上的地方了。
这下洛阳成前线了,按照西蜀这些年的战争频率,没准明年他们的大军就打到洛阳城下了。
想到这里,曹睿不由打了一个哆嗦,立刻做出了判断,“现在迁都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议程了,甚至要是迁慢了没准都得出事!”
迅速下定决心迁都,曹睿当天就召开朝会,把所有公卿全都召集起来商议如何迁都。
对于迁都的决定,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开口反对,哪怕象征性的说两句的都没有。毕竟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被马谡突突到首都城下的事,实在是太吓人了。
确定了迁都之后,接下来就是往哪里迁。
许都是去不了了,那里距离昆阳前线不到三百里的距离,不比洛阳安全多少。
这个时候,有来自青州的公卿提议迁都临淄。将都城安置在青州一线,以泰山黄河为阻拦是绝对安全的。
不过这个提议立马就被否了,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残破的青州过苦日子。
也有人提议去南皮,不过同样毫无悬念的被否了。百官与曹睿商讨之后,最终确认还是迁都回邺城吧。
邺城本来就是原本魏国的首都,曹丕从汉献帝拿到合法文件之后迁都洛阳。现在既然洛阳已经待不下去了,迁回邺城也是合理的。
更何况邺城此刻不仅富饶,而且有黄河与太行山两道天险。尤其是太行山那一头的并州也尚未沦陷,已经是目前最安全的选择了。
最终,在群臣的一致赞同下,曹睿下诏即将迁都邺城,将宗庙与朝堂全都迁到河北去。
在迁都的同时,曹睿也下诏派人去长安与西蜀议和谈判,看看能不能赎回点部曲将领来。毕竟要是一口气二十万大军全埋在了关西,对曹魏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就在曹睿跟群臣商讨该怎么赎人的时候,突然从外面传进来一封紧急军报。
送上来的是合肥的战报,不过令曹睿惊愕的是,这不仅不是告急,反而是……捷报?
第461章 返回长安
“合肥……大捷?”曹睿看着合肥方向送上来的战报,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怀疑。“这不会是瞒报吧?淮南军区勤王兵马有三万,合肥拢共就几千人,诸葛诞这都能守住?”
“陛下,千真万确,绝无半点瞒报!”诸葛诞派来报捷的使者面色兴奋,拱拱手向曹睿禀报道。
曹睿再度详细看了一番战报,随后大概了解了战局发展。
东吴方面在关中之战开打后三个月派人前来称臣求和,约定共击西蜀。当时曹睿也点头同意了,毕竟有个人帮忙牵制一下注意力也是好的。
不过显然东吴那边不大行,在荆南挑拨了半天连个水花都没有。
而在关中之战即将结束的这个节骨眼上,东吴方面又作妖了。打算趁着曹魏对他们没有防备,再度复刻一遍偷袭荆州的旧事来突袭合肥。
然而很可惜,曹魏不是蜀汉,他们从来就没有信任过吴老二。结果在孙权亲率数万吴军突袭合肥的时候,立刻遭到了早有准备的诸葛诞的迎头痛击。
吴军夜间为魏军所伏,本来士气低落军心不稳,一时间军中大溃。
好在丁奉保护之下,掩护着孙权撤走。而诸葛诞引兵喧哗追击,大破吴军,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如果说从蒋济开始算,这是东吴第几次饮恨合肥城下了?曹睿摇了摇头,感觉跟马谡一比,东南那個喜欢背刺人的孙权是多么的和善。他甚至害怕我被马谡打的心情郁闷,特地来合肥给他添点乐子。
他真的,我哭死。
“所以关于东吴,爱卿有什么看法吗?”
曹睿此言一出,陈群立刻站了出来,平静的拱拱手说道。
“陛下!当今西蜀匪患严重,贼兵都已经流窜至洛阳附近了。如此形势之下,我大魏西面边防压力巨大,恐怕难以维持两线作战了。”
所以当今之计,唯有联吴伐蜀是上策!”
陈群说的很隐晦,已经算是很给曹睿留面子了。委婉的提出现在西蜀估计咱们一家打不过了,还是琢磨琢磨联合孙权对付西蜀吧。
虽然东吴战力不咋地,但是好歹也是算个盟友。如果能让东吴在一侧牵制,曹魏面临的汉军压力也会小很多。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