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页(1 / 1)
('
不然有些大事诸葛亮还得费劲送到成都,多耽误事……
总而言之,刘璿在雍凉一呆就是三年,直接给这個大汉太子整的委屈巴巴的。
一直到最近北伐结束,长安光复,距离最近的刘璿才先刘禅一步来到了长安,实在是不想再在雍凉受罪了。
“殿下莫哭了,您可是要注意太子形象的。”马谡挠挠头,看着跟他闹脾气的年轻太子,只能和哄孩子一样劝慰。
没办法,谁让马谡把人家给忘了呢。
不过最终刘璿哭了一番,还是重新平静了下来。
“父皇已经给我下命了,以后相父去哪里我去哪里,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相父再离吾而去了!”刘璿擦干净泪水,最后郑重的向马谡说道。
“哪怕是相父要统兵征战,吾也会随军出征!”
对此马谡只是笑呵呵的答应下来,不过并没有当一回事。
开玩笑,我作死起来丞相都追不上,以为随军出征就能跟紧我?
开什么玩笑!“说起来……姚虎你怎么跟在殿下身旁?我记得你不是跟随子文督雍州吗?”马谡突然想到什么,看向一旁的姚虎询问道。
“殿下听闻某是将军您最早的部将,感觉与某感同身受,所以命某与廖老将军一起护卫太子车驾。”姚虎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感同身受?什么感同身受?”马谡下意识询问道。
“被将军抛弃的感觉,感同身受。”姚虎幽幽的说。
马谡:“……”
不要这么说我,搞得我和个渣男一样。
不过总的来说,马谡看到太子还安然无恙也就放下心来了。尤其是在雍凉待了三年,刘璿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刘璿看上去健壮了不少。而且在其向马谡交代,现在其已经能骑马射箭,并且武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要知道现在刘璿才不到十四岁,已经有文武双全的迹象了。
眼瞅着面前这么一个初长成的徒弟,马谡开始沉思起来。
要不……尝试培养一个天可汗?
那就要看太子的天赋了。
第464章 巡镇渭南
在跟太子刘璿闲谈一番之后,马谡发现太子变化不小。曾经一个只带宫中读书,以君子之道规范自身的刘璿,现在已经有几分先帝的遗风了。通俗来说,就是流氓味……
而且在凉州待了两年多,刘璿除了武艺精进之外,还跟着诸葛亮学了一年的政务。在长时间的耳目渲染之下,刘璿已经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如此种种,无不说明了,刘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最起码以现在的水平来看,马谡不用担心他没能力接刘禅的班了。
嗯……说起来跟刘禅比寿命,确实不是个好选择就是了。
就在马谡考校刘璿的学识的时候,有人前来拜访了。而且来访的人并不是一般人,而是京兆第一大族杜家的人。
“微臣杜恕,拜见太子殿下,见过,参见太子太傅!”一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士子走在最前面,郑重的对马谡和刘璿行礼道。
对此,刘璿几乎无缝衔接,瞬间变得一本正经,端正的接受了杜恕的礼仪。言行举止也从一个雍凉游侠变成了君子储君,变化之大堪比川剧变脸。
不过比起这个,更让马谡好奇的是来者的身份。
“莫非是伪魏尚书仆射之子杜畿,杜务伯乎?”马谡打量了一番杜恕,好奇的开口询问道。
“太子太傅竟然认得杜某?真是受宠若惊!”杜恕发现马谡竟然认得他,顿时显得极其兴奋和感激。
马谡当然认得杜恕,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杜家子弟有一个更加有名的身份。
他是杜预的父亲!“不过说起来,现在你不应该在洛阳当值吗?怎么会出现在长安?”马谡有些好奇为啥关中大族这么多重要人物会在这里,正常来说这种大族嫡子不应该都在洛阳吗?曹魏再怎么不当人,也不应该对他们大族的嫡子都置之不理吧?
“唉,这说来话长……总的来说,前两年慈母仙逝,某不得已回京兆守孝。没想到运气这么好,正好碰到大汉光复关中……”杜恕面色平静的回答说道,语气之中带着几分悲痛。
但是马谡听的一阵无语,都快忍不住吐槽了。
又是这个理由,合计着你们这帮关中子弟的母亲还是个消耗品是吧,统一商量好了在前两年病逝。
不过马谡也算看出来了,杜恕杨准能出现在关中,是早有预谋的。这帮关中大族已经在两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布局投资季汉的事情了。
两年之前……那个时候季汉才刚刚打下雍凉,收复关中还是个未知数呢。那个时候开始关中大族就已经有计划的将嫡子送回关中了,不得不说这投资魄力确实离谱。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