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页(1 / 1)
('
当然,作为同等的交换,马谡极其认真的以自身的名誉发誓绝不会过河拆桥。往后刘熙会受封蜀王,王于益州,所有伪魏封的好处季汉全都五倍封之。
说到底,只要刘熙不乱说话,他的存在对季汉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在完成天命交接之后,大汉还是没有必要灭口的。
在嘱咐完刘熙之后,马谡命人护送其返回长安,进行最后的流程。与此同时,马谡也终于接到了情报,听闻魏军两路大军对季汉发起反扑。
好在南线在诸葛亮亲征之下,南阳人心迅速稳定了下来。十五万魏军被死死的僵在了南阳,未有尺寸之功。
而另外一路沿着肴函古道进犯弘农的十万魏军,此刻也开始向洛阳尹撤退了。如果不是前方河内郡的阻挡,马谡恐怕早就能把这一伙魏军憋在百二秦关了。
“司马望怎么还没来呢?”马谡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禀将军,后将军还在骑马来的路上,过两天应该就来了。”
…………
…………
…………
在刘熙被护送前往长安的前后脚,后将军司马望也来到了高都面见马谡。不仅如此,与他同行而来的,赫然是已经进入尚书台的陈祗!陈祗是奉命全来担任并州刺史的,并且还带来了刘禅的诏书。在诏书之中,刘禅命马谡继续留驻并州,同时引并州兵马尽可能的将战线向前推。
因为尚书台那边已经把财政理顺了,并得出了结论。在明年秋收之后,大汉就可以正式攒齐东征的粮秣,届时大汉将会开始征讨关东的战事。
眼下需要为东征提前做准备,所以马谡短时间是回不去长安了。
对此马谡倒是不以为意,反正在哪打仗不是打啊。他所看重的反而是,司马望能不能给他解决河内的问题。
“子初,河内望族现在大多对我大汉东出持抵制态度,你是否能代表大汉,与他们进行商谈?”
“如果实在谈不拢,我怕是只能硬碾过去了……”
对于这個问题,司马望显然已经胸有成竹了,立马拱手回答道。
“骠骑将军言重了,此事实际上并没有预想之中的那么麻烦。绝大部分河内望族实际上是心向大汉的,只不过眼下心存顾虑,故而抵抗比较激烈。”
“只要将军派人与之洽谈,给予其投降的条件,河内诸大望族是非常乐意为汉臣的。”
事实上,眼下河内郡的顽强抵抗,还是因为马谡进展太快了。还没等河内望族们做好两头下注的准备,马谡就已经打到家门口了。
因为还没和季汉方面谈出条件,河内望族多对投降心存顾虑,所以才举族顽抗。
而同为河内人的司马望很了解这帮同乡的尿性,只要愿意谈,他们投降的兴趣绝对比任何人都高。
“是吗……那倒也不是不能谈一谈。”马谡轻轻的摇了摇头,旋即又正色看向司马望道。
“此事就由子初来安排吧,请诸大河内望族前来洽谈一番。”
“不过我必须事先说好,就算接受投降也是有条件的,很多底线是不能逾越的。若是有些条件他们完全无法接受,那倒不如干脆别来,免得所有人面子上都不好看!”
第574章 司马家的示好
在马谡召司马望前来的时候,河内诸大望族事实上也在商讨对策。河内郡作为隶属司州的河北大郡,这里的望族势力盘根错节,势力份非凡。其中卫家,张家,司马家等等诸多河内大族在曹魏朝堂势力很是极其巨大的。
不过影响力再大,当汉军打到面前时,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除了举族抵抗,并透支家族的权威来拉着整个河内郡抵御之外,他们也没啥其他的力量了。
也就马谡不想屠城,如果换成曹操来了,他们大概率得低眉顺眼当狗。
而眼下,数万汉军近在咫尺,而曹魏方面派来的援军确实寥寥,几大望族自己心里也慌的一批。尤其是这一次出战的是马谡,这位凶名赫赫的屠夫,更是给河内望族巨大的压力。
所以几个望族也是天天相互商议,讨论接下来该怎么渡过难关。
其中他们最悲观的讨论,实际上就是汉军拒绝投降,并大肆屠河内郡县。那样的话,他们就只能放弃所有的产业,只带少量的嫡子子弟逃亡了。
而当司马望以大汉后将军的名义来到了河内,对这帮同乡表示了大汉的招降之意之后,河内几大望族顿时大喜过望。
终于派人来招降了,再不来他们可真要跑路了。
不过司马望来到之后,带来的并不是好消息。他明确表示季汉骠骑将军不愿意屠城,所以叫他前来招降。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