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页(1 / 1)
('
“不过此事并不着急,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做。”
“毕竟眼下我们没有足够的官吏来处理此事,现有的关东官吏大多不值得信任。真要是搞起来,那帮大族有一万种办法破坏我们的行动。”
“所以当下之策,应当尽快开科取吏,扩大大汉在关东的影响力了。只有把足够多的黔首与官吏拉到我们这边,才能顺利的把清丈田亩一事推行下去。”
“哦……好……全凭相父做主。”此刻刘璿已经完全听不懂马谡在说什么了,一脸妈妈生的表情。
不过他听不听得懂不重要,马谡现在已经有了接下来的计划了。
“让秦宓及一众大学士前来吧,我们有要事商议!”…………
…………
…………
事实和马谡猜测的差不多,河内望族确实和司州士族有一定的交换。
而他们交出的那些人口与田地,也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打算让出来的利益。只要把本来就不属于他们的屯田庄让出去,以此做到自家不割让利益给汉廷。
这一手借花献佛的手段,确实玩的非常熟练。
对此,刘璿监国的洛阳东宫府与大将军府貌似默认了这一事情。除了将档案记录的人口重新转为正常户籍,并按照之前的承诺减免赋税之外,基本没有别的大动作。
总体来看,貌似马谡并没有想搞大动作的打算。这让一直惴惴不安的洛阳大族逐渐放下心来。
马谡果然已经被时代磨平棱角了,现在也重新正常起来了。这样一来也没必要那么紧张了,反正也就换个朝廷混而已。
在双方都尽可能的克制之下,大量之前被曹魏极尽剥削的屯田户得到了解放。他们的户籍转回了正规户籍,耕屯的田地归属了他们自己,连赋税都降为了十抽一。
虽然与之相对的,他们的徭役也回归了。不过比起在曹魏统治下的苦苦挣扎,现在的处境已经堪比天堂了。
一时间,整個洛阳南部纷纷传颂天子仁德。包括马谡以及刘璿都受到了歌颂,大汉在洛阳的人心蹭蹭蹭的往上涨。
不过,在这一切事情基本尘埃落定的时候,东宫府突然向整个司州发布了一份昭文。这一份昭文在洛阳公布之后,随后由快马传递到司州的各个县城。
这一份昭文非常简单,就是对司州昭告,为了重振儒学,并实行朝廷公布的儒学统一政策。当今太子刘璿以及一众国子监大学士将会在洛阳开坛讲课。
所以,东宫府昭告司州,所有欲求学者皆可来听。求学者身份不分尊卑,哪怕你只是一届农夫,也可以前来听课学习儒学与经学。
在昭文最后,东宫府还额外透露了一件事。那就是迫于关东官吏人手紧缺,大汉朝廷将会面向洛阳开科取吏。
哪怕你是田垄上放牛的娃,只要通过考举,也可以成为大汉司州的小吏。
注意,这里是开科取吏,而不是开科取士。考举出来的人会成为基层的小吏,而非是正规的大汉官员。
之前,郡小吏这个官职一般是士族庶出的专利。不过现在,东宫府将此公开面向所有的黔首。
至于考举的东西……不难,而且全都是太子讲学时讲的内容。若是你愿意来,就有机会成为大汉司州的郡小吏。
此昭文一出,整个司州各郡一片哗然。大量的读书人脸色阴沉不定,同样也有不少侥幸识字的黔首兴奋一场。
但不管怎么说,这司州怕是要变天了……
第608章 太子门生
“他们究竟想干什么!?难道他们一点都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吗?”要说东宫这一份昭文影响最大的,自然要属洛阳的几大世家。当他们听闻东宫府搞出的这一连串操作,一时间全都紧张起来了。
要说关东大族无法接受的,就是长安所下的儒学统一政策。
他们要将儒学与经学的注释强制统一起来,任何儒学的注解都必须按照他们的来。
不光如此,他们还表示以后不管是举孝廉还是举秀才,其考究的学问都必须按照朝廷的儒学注解来。如果你拒绝学习朝廷官方出台的儒学注解,那你就只能在举秀才的时候被刷下来。
这个政策打击最大的,那自然是关东世家的一众读书人。这代表着他们苦读十几年的家学经学全都喂狗了,多年寒窗白搭,一切都得重头开始。
如此大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秦始皇的书同文。这其中牵引出来的众怒,岂止是几万人?
不过,在马谡的威慑之下,整个关西大族基本都默认此事了。而且因为儒学是关西大族编撰的,所以他们或多或少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家学,所以还可以接受。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