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页(1 / 1)

加入书签

('

一时间,仿佛东吴北伐成功,水军入淮就在眼前。只要他们打通寿春的道路,东吴引以为傲的水军就可以进入中原水系了。

但是,当东吴五万大军一路来到了他们宿命之地——合肥的时候,却硬生生吃了一个闭门羹。

诸葛诞带着三千魏军据城而守,拒绝向东吴投降。

陆抗予副将诸葛恪二人立刻挥师攻城,打算最后强攻一次。结果就是攻势受挫,死者甚众……

事实证明,百因必有果,东吴的报应就是合肥。

这下,东吴肾虚的战力再一次在整个中原现眼了。自此中原各方势力彻底放弃了挣扎。

他妈的投降东吴,未来也是被攻下之后清算。这么算下来,还不如直接投降季汉,最起码对方看在自家主动投降的份上还能手下留情……

于是,在柳隐与姜维终于击破济阴山阳之敌,有能力分兵收拢豫州的时候,一路上完全是望风而降。无论多少汉军走到哪里,面对的是多少敌人,都不会有任何冲突。甚至出现了几十个汉军士卒被上千乡兵包围,强逼着汉军接受他们投降的案例。

整个豫州在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全境归降,重新纳入季汉的版图。

三十年前,曹操为了这一片地方豁出了性命打拼。在不要命一般的十年厮杀才占下来的中原之地,愣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重新归附了季汉。

这或许很惊人,但更惊人的还在后头。随着汉军进入徐州境内,那投降的势头更加猛烈。

比如姜维在引兵前往琅琊支援马谡之时,路过沛国时被一群老者拦住叩头,询问玄德公尚在否。

可惜,姜维没办法回复他们,毕竟这位曾经陇右的郡小吏压根没见过刘备。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应该让丞相来回答一下……

总而言之,随着曹魏主动放弃整个中原。季汉的版图在极短的时间扩大的五分之一,一口气鲸吞了中原两个大州。

偌大的一个中原,汉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而在柳隐等人分兵接收中原诸州的时候,马谡依然在琅琊和司马师对峙。双方虽然兵力虽然非常悬殊,但彼此依然维持着一个极其诡异的平衡。

司马师率六万淮南军在琅琊国治所开阳驻扎,据城而守。而马谡则带着数千汉军驻扎在开阳北面的一片山地,同样据险而守。

双方就这样避免冲突,在琅琊国对峙了整个两个月。在此期间,双方的援军都不断的在向这边增援。

其中魏军方面,在青州军在司马懿拉下水之后总兵力重新达到了十万之众。为此,司马懿还专门将毌丘俭,郭淮以及羊祜等人全都调了过来。

而马谡这边,同样也在不断的调兵遣将。不仅从兖州前线调,还继续从洛阳抽调兵力与将领前来增援。

这也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马谡不可能放六万魏军跑去河北。而司马懿,也不可能放弃淮南这一批铁票仓。

于是,双方不可避免的不断进行增援,在琅琊展开一次决战也就成了必然。

于是,时隔不知道多少年,魏军终于不得不再次与汉军展开一次决战。

不过,眼下看魏军的反应,貌似并不打算立刻展开决战。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因为对方手头有齐南天险,马谡也没办法主动逼战。

而与此同时,马谡同样还一直疑惑于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自己都把洛阳的兵力调空了,洛阳那边怎么还是风平浪静的。

这帮洛阳大族难不成真是受虐狂不成?屠了一把之后全都更老实了?

第638章 诸葛治关东

就在马谡不断调兵遣将,同时还在思考为啥洛阳大族没脾气的时候。在东都洛阳,诸葛亮正坐在正堂,风轻云淡的接见着洛阳的大小豪族代表。

事实上,马谡刚出洛阳,就有人想搞事了。尤其是在马谡在兖州鏖战的时候,洛阳大族更是已经基本串通好了。

可惜在这个节骨眼上,诸葛亮突然从长安来到了洛阳。随后河内司马家就跳反了,洛阳刚刚掀起的波澜迅速平定了。

“诸位,某知道大将军不讲道理的屠杀让你们恐慌,这是人之常情。我也并不支持他这么做,这一次来洛阳,就是奉命看住他,禁止幼常继续胡闹的。”

诸葛亮看着下面坐着的一片豪族代表,大多数神情紧张恐惧,就知道马谡对他们的威慑有多么大了。于是他平静的开口,以近乎安抚的态度对一众洛阳豪族表态道。

“亮以丞相之名起誓,绝不会再让幼常在关东胡闹了!。”

“至于各位……陛下仁厚,不愿意见到昔日的后汉臣子受苦,愿意给各位出仕的途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