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页(1 / 1)

加入书签

('

唯有吃尽艰苦的奋斗者,才能明白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尤其是这一切都是马谡的功劳,所以诸葛亮很珍惜这战果。

司马懿死之后,诸葛亮可以说就是这天下独一无二的最强政治家。在他游刃有余的斡旋下,恐惧马谡之名的关东豪右算是安下心来了。

有诸葛亮在洛阳,他们应该不会被抄家了。虽然最后朝廷可能还是会清丈田亩,统一经学,但最起码比全族覆灭要好。

就这样,中原三州的人心在诸葛亮安抚下迅速安定下来。各处的降卒降将也不在恐惧,皆塌下心来为季汉卖命。

最后中原各处的账本送上来一算,差一点把诸葛亮吓了一跳。

中原三州,仅现存账本上就有两百六十万人口,兵数万。这还不包括没算进去的屯田户以及僧侣佃农。

全部算进去的话,中原三州人口得近四百万人口!就这,还是在淮南几乎完全荒芜,而且经历汉末百年乱世之后的中原。如果放在黄巾之乱前,中原三州起码得有近两千万人口。

如此丰厚的收益,让诸葛亮呼吸都粗重了几分。在沉吟一会之后,诸葛亮命人把捷报和账本全都送去长安。

毕竟马谡在关东冒险,担惊受怕的不止他一个。

在安排完这些之后,诸葛亮开始考虑接下来该怎么迅速整顿关东税政。不过还没等诸葛亮有想法,马谡突然又给他送了一封信。

马谡送过来的这一封信非常简短,上面只有一行字。

“丞相,琅琊收复了,游子可总归是要回故乡的。”

第646章 巡镇关东

“丞相!这里便是您的老家吗?”琅琊国,马谡一边推着诸葛亮的四轮车,一边跟着一起来到了阳都。

这座小城此刻已经破败不堪,人烟稀少。但即便如此,汉军上下依然对此充满着敬意。

因为,这里是丞相的老家。

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平静的望着这座熟悉但又陌生的小城,眼底浮现出回忆的光芒。

“昔日我与叔父因北方战乱,不得不举家南迁。当时走的时候,阳都还算繁华,这么多年下来……”

对于家乡的破败,诸葛亮只是摇摇头,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诸葛家族曾经也是辉煌过的,但在诸葛亮这一代已经没落了。不过即便如此,要是没有那场徐州大灾,诸葛亮前途也不算差。

结果因为徐州战乱,诸葛家不得不举家南迁。结果在经过广陵时全家失散,诸葛亮也和诸葛瑾分居汉吴两地了。

“丞相啊,阳都虽然破败,但早晚会重新繁荣起来的。只要咱们大汉一统天下,这里绝对不会继续没落下去。”马谡在旁边笑着向诸葛亮道,同时也对这一片诸葛丞相的家乡充满好奇。

能有养出千古一相,这里也算是人杰地灵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从躬耕南阳的时候,我就有结束乱世的愿望。毕竟这乱世之下,豪族尚有余力苟活,但普通的黔首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诸葛亮轻轻的摇了摇头,摇着羽扇慢悠悠的说道。

“只不过,若非先帝三顾茅庐,亮大概会一直做一个南阳农夫。”

“算了,不说这些了,故乡回来看看就好。在大汉尚未一统,百姓尚且困窘,还是不能耽误政务。”

说着,诸葛亮已经收起了怀念的心思,摆摆手命部曲启程回营。虽然阳都尚有诸葛家族的部分族人,不过诸葛亮并不打算去探望。

毕竟,他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缘故,让一些德不配位的人身居高位。那样只会给百姓增添压力,对国家不利,也与他的以法治国的理念不符。

就这样,诸葛亮仅仅在阳都待了两日,简单的回顾了一番自己的家乡就结束了行程。而接下来,诸葛亮的行程还非常的漫长。

这一次返回琅琊老家,并非是单纯的重归故里。这一次诸葛亮是带着重担来到的关东,打算亲自带人巡镇中原。

中原三州之中,只有兖州是汉军依靠军事行动打下来的。除此之外的广大中原州郡全都是曹魏自己放弃,然后没有选择才投降过来的。

这就导致季汉虽然进展非常迅速,但在关东的根基非常薄弱。加上最开始也朝廷也没想到进展会这么快,根本没提前准备这么多官员。

此刻,长安那边已经在加班加点准备官吏前来接管了。在此之前,诸葛亮必须往各州郡巡镇一番,以防止出现内乱的情况。

而且这一次巡镇关东,除了巡查各地的情况,同样诸葛亮还有震慑各地豪右的想法。所以在巡镇之中,诸葛亮还把马谡以及太子刘璿全都拽上了。一众官员武将,以太子巡镇三州的名义,在兖,豫,徐三地巡镇。通过马谡的威名,刘璿的名义加上诸葛亮的手腕,中原诸郡的小心思逐渐被掐灭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