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1 / 1)

加入书签

('

显然今日的面圣变故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心态。

“何伯求为三公府从事,却也跟袁氏兄弟过从甚密,与大将军府的关系也不差,我想请你告知他——”

何颙跟袁绍在党锢之祸期间,甚至该算是一并宣誓过的盟友才对,由此人来转达消息,简直再合适不过。

“就说,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我有一事想通过他告知袁本初。昔日我胁迫刺史张懿,得罪了他们汝南袁氏,现如今我将这账还回去,也算是表达我修複关系的意图。”

这个消息的分量还真能达成这个目的。

她一字一顿地说道:“天子有意打着选拔度辽将军的幌子筛选直属禁卫军,若要安插他们的人手正该在此时。”

“不过,我不是毫无条件告知此事的,若是未来选拔出的度辽将军与他们有联系,绝不能限制我在并州境内的练兵之举!若有违此言,我今日能告知此事,明日也能做出其他安排。”

郭嘉被这消息给惊了一惊。

但他很快意识到,乔琰将此事洩露给袁绍等人,无疑是对她来说的最优选择。也正因为有她提出的条件,才越是容易取信于人。

他更是看到乔琰提笔,在那重新换了一张的纸上,写下了一个“变”字,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再提醒他们一件事吧——”

“狗急了还会跳墙呢,别把当今天子逼得太急了。”

他都觉得自己是鼎中滚肉了。

可难保不会做出什麽惊人之举的……对吧?

第90章 故地重游

当然,郭嘉在找上何颙的时候所说,倒不至于真将乔琰所说的那个狗急跳墙的比喻给说出来。

该说不说,能驾驭戏志才和郭嘉这般人物,乔琰本身在促狭调侃之上,也委实是个人物。

想到她彼时写下的那一个“变”字,竟隐约有种风云尽在掌中的气势。

在听完郭嘉所说的“潜藏人选也需谨慎,以防陛下收回想法,甚至对士族从中横插一手不满”后,何颙狐疑地朝着他看来,问道:“乐平侯以何笃定于陛下会行此道?”

何颙其实更诧异的是,他总觉得自己从洛阳送走郭嘉,看他前去洛阳访友,分明还只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而已,怎麽才过了这麽一点时间,他便成了乐平侯的说客了。

何颙倒不至于觉得郭嘉这是什麽被人诱骗的行为。

这位跟他差了不少年纪的好友,他虽没给出个如荀彧一般王佐之才的评价,却也对其本事心知肚明,更知道他绝不是会将自己的前途轻易卖给什麽人的性情,可见那位乐平侯是真有本事。

尤其是她还真的敢用人。

此等惊天消息换成任何一个人,只怕都不敢交给一个只认识了不到两个月的人来说,但何颙也不得不承认,倘若这消息属实,那麽看似跟她联系并不密切的郭嘉,确实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传讯人选。

因为没有人会将他和乐平侯联系在一起。

郭嘉闻言回道:“只因乐平侯今日孤身面圣,所见即为所得,更因为从光和七年年开始到如今,乐平侯于乱象之中崛起,从未一个错误的判断。旁人只见得她青云直上,享有民誉,这难道只是她的运气要比旁人要好吗?”

以何颙这等眼界,自然不会有这种想法。

乔琰年不过十四,却已有今日之地位,比之如今尚需得依托何进的袁氏兄弟,在何颙看来还更不该被放在年轻一辈的辈分之中。

那麽她此时让郭嘉传来的话,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将郭嘉送走后,他当即去找了袁绍。

乔琰所知的人物关系也并未出错,如若说袁氏嫡长子袁基已于九卿位上开始打熬政治资本,其同胞兄弟袁术走的是恣意横行的军统升迁,那麽袁绍便是士林党人之望。除却他未能功成的并州留取后路之举,他在既定的目标上所执行的并没有任何可指摘之处,故而对何颙来说,这确实是他极为看好的英雄人物。

他将乔琰让郭嘉所转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知了袁绍,果见对方很快压下了那点因为消息来自乔琰而生出的薄怒,而是沉思着思考起了乔琰给出的情报。

刘宏想要用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选出早有计划的西园八校,这可能吗?

很有可能!

零陵观鹄尚且只是给自己封了个平天将军,渔阳张举却是实打实地给自己封出了个天子出来,马腾、韩遂这些西凉贼子更是将手伸到了三辅地带,处在天子位上的那位必定要对自己现如今所拥有的权柄珍而重之,甚至觉得尤有不足。

而以袁绍所见,刘宏近来看似依然倚重何进这位大将军,却时而表现出反複的做派,也在这看似的恩重之中,依然保留着宦官的地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