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当即意识到情形不对,直奔袁绍等人所在之处而来。

在听了何颙的揣测后,袁术袁绍二人毫无犹豫地将手下的队伍朝着城墙方向逼近而去。

也果然与何颙猜测的情况一致,回应他们那“大将军何在”问话的,先是一片沉默,后便是第二颗从城墙上抛掷下来的人头。

何进的人头!

耳听张让在城墙掩体之后说什麽何进谋逆伏诛,请待卢公与刘幽州抵达主持大局,在此之前他们不会有所妄动,袁绍非但没有如张让所希望的那样退去,而是死死地盯着那发出声音的一隅,忽然对袁术问道:“以公路看来,此时是否是那诛宦的最好时候?”

这洛阳南宫可不是个严防死守之处!

那些曾经为何进所驱策的部从,也正是此时最好用的刀!

即便是此举有损于皇威又如何,一旦功成,以世家之口又有什麽不能掩盖下去的,更别说被剿灭的只是些宦官而已!

曹操刚与卢植碰面言及了那洛阳宫中之事,将委任书交到了他手里,卢植朝着皇城的方向看去,便不由面色一变。

在此时已然黑沉下来的天色中,一片燎天的赤红之色便显得格外醒目。

那是……

卢植一把抓住了曹操的手臂,“不好!南宫起火,只怕有变!孟德你留二十骑于我,我自往北军大营调兵,你先速去救火救人!”

“无论如何,先保皇子协……不,先保陛下安全!”

既已有先帝诏书在,那皇子协自当为下一任大汉皇帝!

第120章 南宫大火

南宫大火!

卢植目送着曹操离开,在翻身上马之际又朝着那火势兴起的方向看去,神情中不无忧心之色。

即便只是意外失火,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在中平二年的火灾后,一度于洛阳中有过传闻,说的是当今天子德行有亏,方有天降之火,正值帝王交替之日,更不能有这等短板流言。

而若是人为之火?

这也就更是麻烦了!

洛阳皇城的壁障同时也是那皇权的保护,纵火更是对皇室威严的蔑视和挑衅。

谁也不曾料到在此时会横生这样的变故。

起码在原本刘宏的设想中没有。

卢植先有平定九江之乱的战功,后有在黄巾之乱中擒杀张角的功绩,便是随后刘宏忌惮于他的战功,给他的也是尚书令的官职,作为内朝首官。

加之卢植师从经学大儒马融,自身在学问上也造诣匪浅,又栽培出了不少弟子。

无论是从官职、履历还是自身的硬实力上,卢植都当得起这个稳居中央的辅政大臣。

然而在何进入南宫反遭杀害的当口,一心只想着铲除掉宦官势力、恢複到两次党锢之祸前情况的世家,根本没有被张让提出的等候卢植和刘虞到达后决断的说法给震慑住。

在袁绍问及是否可趁着这个机会行动的时候,袁术朝着地上董重与何进的人头看去,很快做出了选择。

当然更準确的说,只有董重的人头。

因为此时同在此地的车骑将军何苗已经将何进的头颅搂在了怀中,放声悲哭。

袁术实有几分看不起这位外戚,然而在此时,对方却也未尝不是一把好用的刀。

那些宦官极力想要如了先帝的意思,将刘协给捧上皇位,他们自然也是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或者说是遮羞布也没错。

比如说,刘辩。

袁术开口道:“车骑将军只怕还不是哭的时候,若是让对方拖延时间的目的达成,让皇子协登基,他们这些篡逆之辈明日就为从龙之臣,哪怕是先害死了骠骑将军,又杀大将军,他们也可解释为权宜之计。”

“董氏并非只有董重一子,还可再有大将军,可将军届时该当如何自处?”

何苗的哭声顿时停住了。

他妹妹何皇后本就是从民间擢选入宫,他们何氏彼时虽还有那麽几个閑钱,却绝算不上有盘根错节的氏族关系。

若是刘协上位,董太后因董重之死而要对他们发起清算,他们连一点风险抵抗能力都没有。

今日死的是何进,明日死的就是他何苗!

不,哪怕他们有氏族背景也没有用处,便是那昔日的和熹皇后死后,真正大权在握的汉安帝还不是将邓氏一族清算殆尽,哪怕和熹皇后在位时对族人屡屡劝诫限制低调行事,也没能拦住帝王的屠刀。

他何苗又怎麽会有例外。

一朝天子一朝臣,向来是这个道理。

他抹了抹眼泪,朝着袁术看来,问道:“公路不必多说,且说如何行事便是。”

袁术伸手指向了前方的宫门,说道:“我等怀疑那些阉宦手中的诏书为僞造,大将军窥破其中真假,这才惨遭对方杀害,若令其奸计得逞,我大汉权柄必将为此等贼人所把持!”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