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页(1 / 1)

加入书签

('

乔琰也不免摇头失笑。

击杀钟羌数千人带来的二十万石粮食支出,对于其他人来说确实是个负累,可对她来说却不算是太大的压力。

并州境内这两年间的收成税赋喜人,又有白道川和上郡西河等地的独立军屯,作为直接填补州府粮仓的来源。

也正是这种承担首功制的底气,让这些人虽受了伤,却也知道自己在这一战中所立的军功能换来多大的酬劳。这种军营中的氛围也有利于他们伤口的恢複。

皇甫嵩也不免为眼前景象所传染,露出了几分笑容。

只是在踏足她临时布置的作战会议场地后,他又很快恢複到了严肃的表情。

高平已下是个好消息,正如乔琰所说,有了这个比起朝那城来说更为稳定的根据地,她在并州囤积的物资就可以形成一条稳定的供给路线。

可凉州在百余年间从未消停过的降而複叛、叛而複降,让人不敢对一战定胜负抱有什麽太大的期待。

而那韩遂何以常年驻扎于金城?

还不是因为榆中在金城东面作为屏障,而榆中之外的葵园峡也正是两山夹黄河水道中最为狭窄的一段,作为榆中与金城的门户。

这段宽度不足百米的黄河水道严重限制了从水路直扑韩遂老巢的可能,也让他的金城变成了一个安乐窝。

皇甫嵩对进攻此地的难度心知肚明。

但或许是因为乔琰总能做出些令人意外之举,皇甫嵩在跟盖勋打了个招呼于此地落座后,看着眼前的地图,先想到的并不是随后作战的艰难,而是他们有没有机会先取道汉阳拿下马腾所率领的部衆。

不过他先听到的却是乔琰说道:“我想给韩遂去一封信。”

这高平城被她所占据的消息,以马腾韩遂势力对凉州的掌控,几日之内必定有人快马加鞭将其送到韩遂的手中,所以乔琰送这封信去的目的也绝不是告知于他,她这会儿堂而皇之地进驻在此地,而是……

她继续说了下去:“信中所言,我要与他约战于逢义山。”

逢义山——

那是昔年段颎斩杀八千先零东羌的所在!

结合乔琰今日的举动看来,可真是说不出的挑衅意味。

皇甫嵩问道:“若是韩遂不肯应战呢?”

韩遂要能应战才有鬼!

逢义山距离金城的距离,起码是那地方距离高平的十倍还不止,谁的兵员补充更为有利,哪怕是最不通晓战事的人,也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乔琰回道:“他不应也无妨,可我若要逐级打掉榆中以东的羌人部落——”

“他便莫要想深居金城,却以左将军之名,将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坐收什麽渔人之利!”

第153章 与韩约书

这是一出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皇甫嵩在次日从乔琰手中接过此书的时候,就看到在这封约战书的擡头写着【与韩约书】四字。

韩遂因反叛大汉被悬赏才从韩约改名为韩遂,光是这一句中拉的仇恨就不少了。

这分明是在嘲讽韩遂此人改名,也不过是欲盖弥彰之法。

在这开头的几句也正点名了这个意思。

他韩遂若真是无胆之人,在被羌人裹挟之后不得不从贼,再无回头路可走,那麽又何故进攻三辅,结交羌人,自占金城,攻杀汉阳,如今更是图谋虚名而与董卓为伍,接下那左将军的位置。

故而他也不必叫做韩遂了,还是恢複本名韩约比较好,还对得起父母当年取名之念。

这个“约”字到底是要他约束己身还是恪守约定都无妨,反正他哪一条都没做到,是该用这个名字警醒警醒自己的。

皇甫嵩下意识地往盖勋的方向看了一眼。

盖勋痛斥韩遂的时候,韩遂还没完成那个改名的举动,若是当时就改了名,说不定彼时也能参考这句,再多个理由。

而在这一番促狭话说完,就是光明正大地约战了。

乔琰列出了三条需要讨伐韩遂的理由。

其一,便是说韩遂此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料来不过势虽穷服,兵去複动而已,有如痈疽伏疾,留滞胁下】。1

这一句说的很微妙,因为这是昔日段颎用来说服孝桓皇帝对羌人斩尽杀绝的话。

所以这也是对羌人的形容!

现在却被乔琰干脆地用来形容韩遂了。

言外之意,韩遂不是被迫从羌,而是与之习性相似!

羌人反複,空耗大汉财力,永初年间的羌人平叛,花掉了二百四十亿钱,永和之末又花了八十多亿。

如今大汉势衰,出不起这麽多为了压制他们反複横跳的钱。

所幸并州还有些余财,那麽为镇压以韩遂等人为首的凉州反叛军,她这位并州牧把兵和钱都出了也无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