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页(1 / 1)

加入书签

('

并没有任何耽于享乐的意思。

水利工程在国时期从不少见。

以曹魏为例,芍陂灌溉区水域流经百里,开农田四万顷;郑陂开辟用时一冬,次年便顷亩岁增;戾陵堰通行区域灌田万顷;甚至还有“引黄通洛,以通漕运”这样的大工程;用于军事进攻上的修睢阳渠进军官渡,修白沟进攻邺城,作为军粮漕运之用,更不少见。

相较而言,在卢水流域和祁连山下六河扇形地上沟通水利,已算是小工程了。

当然,比起先前在并州境内只是挖通本就存在的水渠,和引翻车浇灌山田之事,在武威这片流域内还得考虑跨灌区域和来水不均的种种问题,得兼并考虑输水和蓄水两项工程,也不算小事。

毕岚随同乔琰沿着卢水走出了一段,听着乔琰话中的展望之意,忽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格外的沉重。

可不知为何,在此时更占据他心神的想法是——

幸好去年的洛阳之乱中他逃了出来,更是选择了逃往并州。

开塘造渠之事,比起龙骨翻车还要有机会让人留名于青史!

这是何等的造化之事!

他还听到乔琰在此时说道:“所谓兴修水利,乃是断龙舒水,灌田活民,当有官职与之匹配的才对。可惜如今朝纲崩坏,官职增设之说难抵天听,毕常侍如愿意,不如我以都水使者之名私设如何?”1

骤闻此言,毕岚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乔琰这种私取官职之名是否是一件逾制之事。

都水使者?

此名可要比常侍二字,对他来说有意义太多了!

这是……这是民生后继之大事啊!

他一个昔年汉宫之中的宦官,何德何能,竟能得到这样的委任。

他眼神之中的振奋动容之色,哪怕未有宣之于口,也被乔琰看得清清楚楚。

只听他朗声回道:“君侯敢将此方水道交托于我,我毕岚纵是以身填渠,也当为君侯做成此间陂池河渠之事!”

“那倒不用你抛头颅洒热血。”乔琰摆手笑道。

她伸手指向了面前奔流向西北方向的河流,脸上颇有希冀之色,“且让明年的此地都遍植谷物吧,让我看看,这里会变成何等风貌!”

第171章 护羌校尉

武威郡屯田地的开垦工作在人手到位后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乔琰说是说的什麽要等到明年播种粟麦,但实际上今年还能再播种一茬,所以必须尽快完成土地平整的工作。

当然,这一茬播种的并不是麦,而是秋油菜。

在汉末的西北地界,这种秋油菜被称为芸薹,也被称为胡菜,最早就是种植在羌胡陇氐地界的,还未曾扩散到更远的範围。换句话说,集中在凉州和西域都护府的区域。

这确实也是适合于西北的作物。

乔琰翻了翻跟种田系统置换过来的农书,在本着暂时不打乱本地作物种类的前提下,将并州的农肥农具,以及被她趁机混进来的耕作方式改良,都给安排了下去。

有刘虞和皇甫嵩接管高平城,又有贾诩这个老狐貍在当卧底,她完全不必担心董卓会忽然突发奇想,从长安直接进攻过来。

因此她将留守的队伍设置完毕后,直接投入了更多人力用于金城和武威郡的田地开荒播种上。

在凉州境内预留的平叛队伍最后只剩下了两支。

一支是由傅干统帅的乔琰直属兵卒。

一支是由姚嫦统帅的归化羌人。

这两支队伍交替巡查于凉州各地,确保无有反叛势力作乱和羌人劫掠之事发生。

其他队伍都被乔琰调入了军屯或者是隘口驻防区域。

对于乔琰将她和傅干放在了同样心腹的位置上,姚嫦犹豫地问出了她的疑惑。

乔琰回问道:“阿阳一战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你的本事吗?还是说你见到过另外一个敢跑到城下来跟我自荐的人?”

在往前走出了几步后,姚嫦又听到乔琰问道:“或者说,你其实也想去种地?那换一换也是没问题的。”

姚嫦连忙摇头。

要是她把这话说出来了,保证有人来跟她抢位置。

乔琰此时让她承担这个平乱的工作,是因为乔琰要从直接杀光作乱羌人,转向将其俘虏或者劝服的方向,所以需要她这位羌人将领和麾下的部从。

若非如此,她完全可以让马超和麴演这些在羌人中的声望威名也不低的存在,取代她的位置,而不是让他们将自己多余的气力用于开凿水渠上。

姚嫦朝着四周环顾,便看到周遭这片示範田的田垄间,在凉州地界上足可以以相貌闻名的马超和杨丰等人,现在都是一副农夫打扮,正在跟着并州调度过来的农官学习种植技术。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