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页(1 / 1)
('
袁基在收到乔琰的信件转达后,深知不能在此时再对袁术有什麽刺激,所以也没选择去信给他做出规劝。
但乔琰对袁术来信的不予理睬和扣押来使,无疑是又一个巴掌甩在了袁术的脸上。
先后被人击败、限制名位、拒绝结盟,让一路发展都并不太顺遂,偏偏还自视甚高的袁术,心中的无名之火已越烧越旺。
在袁术看来,他原本就不是只有一个结盟对象可供选择的。
所以在念叨着乔琰和袁绍都不是什麽好东西的咒骂声中,袁术决定联络公孙瓒。
但公孙瓒进军蓟县,兵迫涿郡,让袁绍对幽州和冀州交接处的戍守变得尤其在意。
这封信还不如上一封,未曾送达,就已经被袁绍的部将高览给截留了下来,送到了袁绍的面前。
看着这封信上故技重施的【绍非袁氏子】五个大字,袁绍暴跳如雷。
他原本还有些怀疑,被送到袁基手中的这封信会不会是乔琰专门让人僞造出来的。
他心中还存着那麽三分希望,觉得袁术这人再怎麽混不吝,总不至于真连家族名誉也彻底不要了。
可这一封信是连带着送信人被一起逮住的,再没有了让袁绍怀疑个中真假的余地。
他狠狠地捶了一记桌案,“不能再放任他这麽下去了!”
不解决掉袁术,天知道他还会折腾出什麽见鬼的情况来!
要不是现在北面还有个公孙瓒需要应付,袁绍都想自己亲自领兵直下豫州。
许攸在旁开口建议道:“曹操刚得到了兖州牧的名号,总该为明公分忧的。”
袁绍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皱眉回道:“他可以用自己还未掌握兖州全境来说,自己不会仓促出兵。”
许攸摇头:“不!要的就是他这个理由。他出不了兵无妨,提供些出兵的粮草助力总是没问题的吧?明公是否忘了,当年的成臯虎牢关之战,胡轸和华雄可不只是曹操的部下杀的。”
兴师讨董的虎牢关之战,对袁绍来说,不能算是什麽光辉的历史。
尤其是在破关抵达洛阳后,他还一度被乔琰指着鼻子痛骂。
但想想当时的场景,袁绍隐约猜到许攸的意思了,“你是说——刘备?”
胡轸是死在曹操的部将曹仁手里的,华雄却是死在刘备的部将关羽的手里。
此等猛将,便是袁绍见之也有种见猎心喜之感,绝不会将其忘掉。
这也正是为何,他在给曹操这个兖州牧的位置之时,还想到过刘备和张邈二人,觉得他们都是兖州境内的不安定因素。
只是未曾想到,才过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要试着扶持刘备来对付袁术了。
不对!
按照许攸给他的建议,是让曹操在收拢兖州地盘之余,扶持刘备来对抗袁术。
而声讨袁术的罪名已经摆在眼前了。
对当今天子不敬,又勾结幽州叛贼公孙瓒,无论是哪一条,都足够让袁术成为被声讨的对象。
许攸又道:“明公所要付出的可能只是一个诸如蕩寇将军之类的名号,却可以立刻获得一支攻伐袁术的队伍,若能胜,可为明公除掉一个心腹大患,若不能胜,也能一面拖住袁术的脚步,一面削弱曹操的物资,何乐而不为呢?”
“我观刘备此人颇有大志,不似屈居于曹操之下的样子,此消彼长方为正道。”
袁绍闻之心动不已,却还是又问了一句:“倘若刘备攻下了袁术占据了豫州,与曹操各处一州又当如何?”
许攸笑了笑,反问道:“明公难道忘记了刘备的出身吗?”
出身?
是了!
刘备自称汉室宗亲,那麽如若刘备当真脱离掌控,只需要以天子的名义令其回返邺城便是。
乔琰可以不认邺城天子,是因为她手中有先帝的清君侧诏书。
可刘备连那个济南相的位置,都是从邺城天子这里获得的,如若再加上了一个蕩寇将军奉命讨贼的名号,他将更加需要按照规则来办事。
所以他就算击败袁术进驻豫州,以袁绍手中的筹码也能对他做出足够的限制。
刘备他根本不足为虑!
想通了这一点,袁绍立刻拍板做出了决定。
在这一点上便能看出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之间的差距了。
袁术以袁绍出身作为攻讦之处,虽会给袁绍留下点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黑料,可从本质上来说,这并不会对袁绍造成根本性的打击。
但袁绍这一出手,却是一连串的重磅行动。
首先就是去年为袁绍写过痛斥董卓檄文的陈琳,将手中的笔杆子调转指向了袁术。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