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页(1 / 1)
('
而在李傕的后头,除了这些他的亲随,还跟着脚步平缓的贾诩,从凉州投靠过来的阎行,以及被捆缚得五花大绑的侄儿董璜。
董璜统领的是长安城中的禁卫军,现在连他都被人给擒拿的话……这绝不是什麽好消息。
这意味着董卓少了一只真正的直系部从。
而此时李傕的手中郑而重之地捧着一道诏书,缓步走来。
在未曾展开的情况下,董卓无法看清上头都写了些什麽东西,只能看到一片淋漓的血色。
但这必然是一道对董卓格外不利的诏书。
只因李傕拿着此物的表现活生生诠释了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董卓目光一沉:“你这是什麽意思?”
真是反了他了!
他身后的那些人也是胆大包天得很!
要知道董卓对他所掌控的西凉军绝不只是利诱,也绝不只是威严,还有恩义之情。
可现在——
董卓明明看到这些人对他的态度一如往昔,却都站在了李傕的身后。
让董卓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麽禁卫军会这麽快束手就擒,还未曾向他传递一点消息。
要知道现在可是白日,而不是夜里!
董卓脸上的这份疑惑,被李傕给捕捉得清清楚楚。
他显然没有给董卓解释清楚所有问题的必要,只是回道:“相国不必担心,您对我有知遇提拔之恩,我不会对您怎麽样的。我只是要做一件对你我,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
事实上他也不能杀董卓。
他若真这麽做了,以西凉军的脾性和对董卓的尊重,他自己的命也要丢。
这些人更不会如此轻易地听从他的行动。
李傕朗声说道:“奉天子之命,请相国自即日起禁足于此地,西凉军与长安守军的一应行动,都改为听从我指挥。”
他说到这里上下打量了一番董卓。
或许是因为午睡刚从梦魇中惊醒,董卓的面色还带着一层狼狈之象。
李傕越发确信,自己做出了一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一个带领西凉军走向辉煌的选择!
他举起了手中的天子诏,看似平和劝谏的语气里却怎麽听都有一种冷嘲热讽:“相国,您已经老了,雄心壮志不複存在,有些决定便难免出错!那还如何领着我们谋不世之功,争天下之富贵?”
“我得替您拨乱反正才好。”
这张由刘协交给了王允,又由王允交托到他手里的天子诏,虽然没有传国玉玺加盖在上头,以证明其真实性,却因为其中的字字血泪,而让人无从怀疑真僞。
此前董卓以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调的长安将士,本以为是挟天子的好处,可如今血书当头,竟成为了一个对他来说的弱点。
这就是李傕对长安新兵的说法。
偏偏此刻,并未被李傕煽动的段煨还留守在长安以西的郿坞,根本没能意识到长安城中发生的这出惊变。
董卓也不会想到,在他的认知中最不可能背叛他的凉州人,居然会选择对着他发难。
他眯着眼睛看着面前李傕的嘴脸。
这个一贯以来对他恭顺讨好的家伙,在牛辅董旻胡轸等人死后,才成功跻身于他麾下的第一梯队,本连中郎将的位置都够不上,现在倒是一派胜券在握之态了。
要董卓看来,若不是耳闻后头的贾诩轻咳了一声,只怕李傕露出的就不只是得意,还有杀意了。
他何止是想要夺权,只怕还想夺位!
董卓冷笑道:“看来你是自负自己能胜过乔琰了?”
“这用不着相国来过问!”李傕回道:“有文和先生相助,我必能取胜!”
他走近了两步,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会用这场胜利来告诉相国,是您怕了才会输,也是您不会用一个凉州的奇才!”
第196章 欲伐上邽……
但不管李傕能否取胜,起码就眼下的局面来说,他已经成功取代了董卓,成为了长安城里坐上头把交椅的角色。
从遵照天子诏书和替董卓做决断两个角度说服的手下,都簇拥在他的身边,让他此刻得以在董卓面前,一改先前奴颜婢膝的说话方式。
对他来说唯一的不愉快,大概就是在离开未央宫主殿的时候,听到董卓用依然冷静的口吻在背后问道:“你所说的这个我不能用好的凉州奇才,是在说贾文和还是在说你自己?”
李傕脚步一顿。
董卓这个在此时并未因为下属的背叛而恼怒的语气,很难不让他想到当年。
昔年的董卓也是在危局中保持着这种状态的。
可当他回头看去的时候,看到的分明还是个人在暮年、锐气已失的“老者”。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