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页(1 / 1)

加入书签

('

按理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必牵扯到田丰的,毕竟他是属于农具制作部门的,又不归太史令管辖。

可教导他学习珠算的人是任鸿。

若按照太史令下属官员的具体划分,她现在的官职应该叫做灵台丞。

这个官职的月俸按照大汉官职条令只有一百石,却是太史令下的头一号从属,可领“灵台待诏”四十多人,监管日月星气。

自乔琰为任鸿改名到如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她在乐平专心跟随马伦学习,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故而当马伦因冬日天气而偶感风寒后,这个去长安建设新灵台的工作就交给了任鸿。

骤然接到这样的要务,任鸿心中也是不免有点紧张的,于是她把自己能调度起来的人手都给带上了。

非要说的话,田丰在学习珠算的时候也没有拿出什麽很惊人的表现,顶多就是按部就班而已。

但架不住……他这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学习。

所以任鸿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也是个可以协助她工作的可造之材,直接跑去找张牛角借人去了。

田丰觉得,他在并州找工作的时候就不应该说,他是要在并州多赚钱,好将家人也给接到并州来。

以至于当任鸿给他慷慨地开出了三倍工钱的时候,他竟然没有一个可以拒绝的理由。

他总不能说自己在马车上会犯晕吧?

乐平还有个华佗在呢!

无奈的田丰甚至没有机会告知袁绍,他已经从一个从冀州前往并州的卧底,直接卧底到长安去了。

袁绍大概也是想不到这一点的。

毕竟在田丰离开邺城之前,他们再怎麽考虑到此番刺探情报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也绝没想到会有如今的状况。

这让他跟谁说理去!

偏偏按照并州人的评判逻辑,他这还得算是天降福运,得到了重用。

田丰想到这里,下意识地扯了扯身上的棉衣。

据说是出于此行长安人员衣着体面的考虑,连他也被分发到了一件。

他在农具生産部门的书籍中,看到了棉籽分离机器的一部分构件和弹棉弓的图样,可惜没能见到棉花的种植之处。

但他就算看到了也没用,反正他的消息又没法传送回去。

只是当田丰感受着这件棉衣的保暖防寒能力的时候,他心中不免为冀州那头又忧心了几分。

他想的倒不是并州在这种防寒之物的影响下,能在冬日多保存出多少人力,而是另一个同样严肃的问题。

在往日的认知之中,北方环境下的交战,往往不会在冬日发生。

即便是有的话,攻守双方也处在同样的恶劣环境困扰之下。

但现在并州有了这等丝毫不讲道理的防寒之物,岂不是意味着,除了武器上的差异之外,又多了另外一个影响因素。

他不由望着马车露出一线透气窗扇的方向发起了呆,总觉得自己此番探查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所幸他此时这种异样的表现并未被人留意到。

这间不小的车厢内坐着十数个人,也包括了任鸿。

她此时全部心神都用在回顾马伦教导她的知识上了,哪里还会去留意田丰的举动。

想到她们抵达长安之后不久,乔琰也会到来,她便不免又紧张了几分。

她既要证明老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教会她的东西,足能让她以灵台丞的身份行走在人前,而非是貂蝉女官,又想证明,彼时乔琰对她那句“鸿羽不低飞”的寄望,也已在渐渐落到实处。

而她此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

虽然不知道为何,但既然乔琰布置下来了这个差事,她就必须替她完成。

按理来说,往年的年号大多是出于天子的想法改的,尤其是新皇登基之后的那个年号。

可奇怪的是,在乔琰前往幽州居庸关前,她朝着乐平这边送来了一条消息。

她说,她希望以太史令观星推衍所得的说法,说服刘虞定年号为——

建安。

第224章 荀彧入关

若按照任鸿对乔琰的崇敬情绪来说,影响年号的修改根本算不上是什麽大事。

建安这个年号也远比他们现在还在用的光熹,以及邺城那边所用的昭宁,听起来更有一派实干主义的气质。

理解得简单粗暴一点,便是建设长安。

而就像民望乐平的“乐平”还有一语双关之意一样,长安二字也未尝不是如此。

但跟刘虞显然是不能这麽说的。

这不是她们所属的灵台该说的话。

当任鸿身着灵台丞的官服踏入长安,与她所统领的灵台待诏一并穿过这座才经历过战乱不久的城市,往官署拜谒那位未来天子的时候,她心中还在反複斟酌着说辞。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