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页(1 / 1)

加入书签

('

土法水泥的养护时间确实要比普通水泥要久,可到了此时也已经坚实了,正是可以踏脚上去检验的时候,以防在过几日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出现什麽问题。

但不知道为何,乔琰看着面前的一切,还是有种落脚的迟疑。

“这也不算是君侯第一次踏足于水泥地面吧?”郭嘉在旁调侃道。

算起来,中平四年他刚抵达乐平的时候,这东西就已经被用起来了。

距离如今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了。

她应当很清楚这一脚踩踏下去会是什麽样子,却依然有种奇怪的慎重感。

乔琰看着面前的这条路。

在道路的两侧,一节又一节的护栏都被拆开撤了下去,直到变成一条再无遮挡的新路。

这种特殊的材料又与周围的两条路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让这座长安城中出现了一种别样的风貌。

她并未看向郭嘉,而是看着前方的灯火幽暗之地,回道:“或许是因为,这是划时代的一步。”

她说完这话才朝前走了出去。

跨过了被她所写的“长安”二字——

踩出了落在水泥路上的第一步。

第256章 四种纸张

要不是玩这个梗在长安城里没人能理解,说出来也有些不合时宜的话,乔琰甚至有点想说上一句,这是她乔琰的一小步,却是历史的一大步。

虽然土法水泥早前就已经应用在了并州的不少地方,可这还是第一次让其以道路的方式出现。

又有生産过程中将各种矿渣和石膏粉末压到极细的状态,加上铺设中的合规,让这条路的硬度足以达到标準水泥路的状态。

这些因处理过程的麻烦所带来的成果并不会辜负他们。

当她迈步而上的时候,这条路显然并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

紧随她后头的车马队伍也一并跟上而行。

从马车到战车再到身着重甲的士卒都没漏下。

这些人起初还走得有些战战兢兢,但在意识到这条路确实和土路的强度有别,也早不是先前那会被轻易留下划痕状态的时候,一个个都走出了昂首阔步的姿态。

哪怕明知道这只是对这条路的验收检测,周遭围观的也都是他们自己人,也并不妨碍他们表露出这种模样。

天子都还没能走上这条路呢!

他们可得算是头一份!

这些驱策着战车马车和装有马蹄铁的战马随同她一起抵达了道路的尽头。

当乔琰回头望去的时候,只见除却这些齐整的队列外,在后方延伸开来的两列火把同样是一派秩序井然的模样,几乎要在这份火光映照中将这长安城的南面门户给带入白日。

她的眸光中也倒映着这片火光长龙,将里面的成就感给照了个分明。

哪怕她并未开口盛赞,只是让士卒各自收兵归队,也并不影响同在此地的下属看清她此刻的心绪——

城名长安,路也名长安。这就是她那论酒之会的开幕式之处。

也是她要给世人带来的惊喜!

或者说,这是长安展现其强势景象的开端。

这场开端不必等到五月底。

因她还想要让其在舆论下进一步发酵的缘故,故而将这第一场展示就定在了——

明日。

袁耀刚踏入长安的东门打算前去拜会大司马,按照父亲所说的那样,请求大司马将名医华佗借用给他们,替父亲医治腿脚的毛病,就听到了一阵骤然响起的鼓乐之声。

因这鼓乐在响起后并未立刻停下,袁耀立刻辨认出,这正是大鸿胪所属的乐队所发出的迎接礼宾之声。

会需要发出这样鼓乐来迎接的人绝不多见。

哪怕是现任大将军的刘焉前来长安,好像也并不需要拿出这样的动静。

上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是什麽时候了?

好像是孝灵皇帝在西郊大营选拔度辽将军,同时行阅兵之事的时候。

若再往前的话,那都是在别人的传闻之中了。

据说有大秦(罗马)帝国的使臣前来拜谒汉桓帝,当时也拿出了这样的阵仗。

袁耀虽是抱着为父亲求医的目的前来的,但在听到这样动静的时候,他还是下意识地拔腿朝着声音传出的方向跑了过去。

毕竟,若他此来长安恰好遇到了个什麽特殊的事情,总得亲眼看个明白,才好在回返汝南后向着父亲彙报。

好在他的反应足够快,在他抵达城南的时候,被这动静吸引过来的人,还未曾将声音传出的地方变成里三层外三层的状态。

又因为这条从南门开始的路横贯长安南北,让他甚至能寻到个第一排的位置。

当他寻了此处站定后,他便看到了那依然在发出鼓乐之声的仪仗队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