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眼下的情况是,公孙瓒之死里有他做出的好大一份贡献,又在和女儿的争功斗嘴之余,眼见她已有了几分未来名将的气度,那他在此时转道涿郡,就不是什麽和袁绍隔河对望,甚至因为二州边界的问题不得不去当缩头乌龟了。

他是去耀武扬威,让对方在恐惧之中猜测他会不会出兵的!

这若不是对吕布而言最合适的职务,又还有什麽是?

张辽又补充道:“此外,仲达和甘将军也一并前去协助吧。”

司马懿面上神情未变,心中却不由泛起了几分无奈。

如果说之前和甘宁一道从辽河口沿渤海湾行船,他就已觉要当甘宁的军师不大容易,现在还得再加上和吕布配合,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饶是他自诩自己在语言艺术和看人下菜的本事上不差,但遇上的是这样的组合,南面又是那手握冀州青州的袁绍,还是忽觉眼前一黑。

虽说这个特殊的位置比起徐州那边,还要更有可能建立起让他脱颖而出的功勋……

司马懿还是无声地叹了口气。

可若说对于人员的调配,张辽所做的又没有任何的问题。

吕布的守边是由乔琰亲自规定的,以他在乔琰麾下的资历和战绩,用来威胁冀州,做出可能要进攻的假象,没有任何一点问题。

而被乔琰在密令中所提到的幽州拒马河,是一条对幽州而言甚少出现水流枯竭情况的河流,在如今这枯水期也依然有流水经行,连带着其经行过的华北明珠白洋澱和流入的渤海都还是水源相对充沛的状态,正是个合适于甘宁发挥余热之地。

要知道,早在那批跨海而来的军粮送到辽东之时,甘宁就已知晓了益州易主之事。

他本也对刘焉没有太高的归属感,此刻已接受了自己不再是益州从属,而是乔琰下属之事。

既然还有让他一争战功的机会,还是和邺城朝廷所属的冀州正面抗衡,甘宁可没必要拒绝这样的好事。

这或许是唯一让司马懿觉得有些安慰的事情了。

吕布和甘宁都有着极强的胜负欲和拼劲,总要比遇上两个消极怠工的好太多了。

也好在,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安排。

等幽州的战况彙报到乔琰那里,总还是应该要做出一些委任调整的……吧?

想归这样想,在司马懿看向张辽和太史慈的时候,目光中还是隐晦地露出了几分遗憾。

要是由他们两人来配合该有多好。

可惜张辽要负责扫尾渔阳郡和右北平郡的事务,将公孙瓒在成为幽州牧后在这两郡内留下的影响力尽快消除,显然不可能这麽快就参与到边境驻扎上。

而太史慈则是被张辽喊上一道协助了。

“昔年子义兄在青州东莱郡担任属官,又曾在辽东长居过,无论是政务的处理还是对幽州的了解都应当不差,劳烦子义兄为我搭把手了。”

收到张辽的这个协助邀请,太史慈哪有什麽不乐意的。

“承蒙文远喊我一句子义兄,但你比我早效忠于君侯数年,不必如此客套。此间如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尽管吩咐就是。”

张辽笑了笑,“似子义兄这般分明本事高超,却顶着大司马府府掾的位置整整两年,还能稳坐泰山的,属实是不多见了。公孙瓒之死和这幽州平定之中必定有你的一笔战功,何必计较什麽先后。”

他指了指太史慈麾下的神臂弓营,说道:“不过既然子义兄已说了尽管吩咐,我还客套就没必要了。劳驾子义兄带着人手和公孙瓒的死讯即刻前往右北平郡的州府,将那地方的府库文书带回渔阳。此外,右北平郡州府几乎已和辽西接邻了,距离最近的县治之一就是公孙瓒的故居令支——”

“公孙瓒的族人大多居于此地,因早年间和公孙瓒关系不过尔尔,少有往来,不若将其中有才德之人请来一二,以定幽州豪族之心。此事我会在随后报与君侯知晓。”

太史慈朝着张辽抱了抱拳,对对方这等面面俱到的安排,已是钦佩之极。

距离此地已不算太远的右北平郡郡治和辽西令支,几乎不需骑兵长途跋涉,只需给出一定的武力威胁就已足够了,就像此刻太史慈和其所率领的部从所做的那样。

而当他将张辽所说的右北平文书送到渔阳之时,此地在没了公孙瓒这个幽州牧之后的秩序重建,已经在张辽和他担任太守期间所培养的人手操持下开始进行。

太史慈刚回,就见张辽擡了擡手中的账本,对着他说道:“我看还得劳烦子义兄替我再多走一趟了。我原本以为在此地要做的也不过是看看因我等这几日的交战,让渔阳等地损失了多少人手,现如今还剩下多少人口与田亩,谁知道还有了个意外的发现。”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