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页(1 / 1)

加入书签

('

除非这个落入敌手的将军在他们这里还有些别的用途。

但吕布是不知道这个用途的。

一想到正是因为此人戍守得法的缘故,他这趟本该直接杀穿的袭营居然还出现了不少的人员伤亡,他就恨不得将对方的脑袋给拍个开花才好。

可偏偏在他行将出发之前,荀攸和他千叮咛万嘱咐,若是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将敌将带回,到时候君侯必定对全员另有重赏,记他们的战功也得往上记一档,问司马懿也是这样说的,吕布决定再信他们一回。

在方天画戟几乎要把高览给拦腰劈断的那一刻,他忽然调转了长戟,朝着他顶着盔甲的脑袋砸了过去。

在盔甲的庇护下他是没直接被打死,却也被震晕了过去,而后便被吕布丢在了马背上劫掠而去。

天明之时,这支劫营回返的队伍就在半道上遇到了还未停步的夜跑士卒。

以这些人的体力跑到此时早已算是强弩之末了,可当听到马蹄声传来的那一刻,本着要在上司的面前留下一番好印象,他们还是一个个强撑起了精神。

同样做出这等翘首以盼模样的辛毗喘了口粗气,顾不上感慨自己是不是又遭了大罪,就将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关注吕布此番的战果上。

但让他强撑到此刻的希冀好像要落空了。

事实上,当听到吕布这一方的马蹄声虽急却不乱时,他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準备。

可当亲眼看到吕布所率领的部从遭到的损失不大,甚至还有几分杀敌后的精神抖擞之时,辛毗只觉自己夜半的疲累都在这一刻尽数爆发了出来。

更让他觉得大事不妙的,是他眼见吕布将高览从马背上丢了下来,借着那晨光初照朗声喝道:“诸位,看看这盔甲,那是袁本初麾下的大将被我等擒回来了,不知下一次征战,你等谁愿与我同往!”

这是何等意气风发的一幕。

无论是乔琰还是张辽都给了吕布发展的舞台,更是将种种军备武装用在了这一支骑兵精锐上,这才有了此刻的胜果。

不过对这些涿郡新兵来说不需要考虑这麽多。

他们只需要知道——这般风光出战的样子便是他们的未来!

那还有什麽可犹豫的。

这明明还不是军营之中,而是长途跋涉后的幽州郊外,在这些人的口中却忽然爆发出了一阵惊动林鸟的声响,“我等愿往!”

这种极具爆发力和穿透力的声音,甚至将还在昏迷状态的高览都给惊醒了过来。

他揉着自己发疼的脑袋坐了起来,像是还未曾反应过来自己到底遭到了何种厄运。

在头脑的钝痛所造成的意识模糊中,高览下意识地就开始搜寻自己的视线之中熟悉的面孔,也当即将目光停留在了隔着人群朝他看来的辛毗身上。

对方此刻有些狼狈的样子让他猝尔惊醒了过来,也让他意识到自己此刻根本不在自己的军营里。

他面对的也不是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险死还生的好运,而是被劫掠走成了阶下囚的糟糕境地!

所以他才会在此时看到辛毗!

接收到对方让他移开目光的信号,高览连忙权当不认识对方一般挪开了视线,做出了一派还未曾从惊变中醒悟过来处境的混沌样子。

可这样的一出交流就算稍纵即逝,也没能逃过早等在一旁观望的司马懿。

且不说那些没能跟上呼喊而是在吕布大胜后愣神的家伙,眼见这一幕,司马懿的眼中闪过了一缕深思和喜色。

他好像,看到一条大鱼了!

第333章 建……

至于要如何确定这条大鱼的身份,这就简单了。

这不是还有田丰身在此地吗?

找他来见一见也就知道了。

可惜现在没有那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然在回返军营后就被丢去和押入囚牢的高览作伴的辛毗一定很想发出一句这样的感慨。

荀攸都不得不在将司马懿点出的人关起来后感慨,这小子何止是抓时机的本事一流,给吕布找出了个这般有利的进攻时机,在抓敌方卧底这件事上好像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

或许这就是他的政治头脑?

荀攸想了想司马防和司马朗的表现,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懿这可能也得叫做遗传。

但如今这少年人还远不到在历史上曹魏重臣那老谋深算的表现,在上头还有另外几位学长学姐的情况下,更掀不起什麽大风浪来。

荀攸只是在幽州这一路战线的记功簿上给这少年人记了表现分,便和乔琰写起了这趟作战的奏表。

有田丰这个宣传案例在前,辛毗这个冒险潜入敌营的绝不可能再重走一次老路,就算不会被对方反过来利用这个套路,在付出的成本上也不划算。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