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页(1 / 1)

加入书签

('

周瑜这小子如此能守已让他头疼不已了,结果还仗着他此刻未能沖过前方的盾牌阵仗,来上了一出远程射击。

“周瑜小儿!你若有胆便随我阵前决战!”

周瑜面不改色,“连挑拨离间都未能令我上当,这激将法又想骗谁呢!”

他此刻要做的绝不是干出斗将这等行动来。

这看似也得算是拖延时间的好举动,却远不及他在此刻尽心调配整支队伍的戍防,让其在原野之上也能承担起半座军营的效果。

毕竟,抵挡住张飞来袭的考验仅仅是他所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

是做被夹击吞掉的那个馅饼,还是做那个咬定此地成为破局关键的顽石,全看今日他如何操作了!

“调度后军,将粮车上的东西在我军后方布置妥当。”

周瑜的下属连忙领命离去。

这些参与到搬运工作的士卒这才留意到,在与他们同行的粮车之上装载的根本不是粮食,而是鹿角木。

这东西为何会出现在此地,又为何要布置在军队后方?

每个人的心中都闪过了这样一个疑问。

但想到正是因为周瑜的沉着指挥才让他们并未在刘备部从的掉头进攻中失利,这些士卒便并未对此做出什麽问询。

周瑜的兵力不多,但每一个都用在了恰到好处的地方,比如此刻搬运鹿角木树立后方阻挡骑兵屏障的士卒,就是先前在第一轮沖击中消耗体力过多的那一批。

身在此地的乔亭不由暗赞了一声。

此人的决断效率和统兵能力都当得起君侯对他的另眼相待。

虽然这种另眼相待在此时表现为让他承担着这个最危险的任务,但……

徐州之战确实需要速战速决,严防刘备将乔琰身在扬州的消息送往袁绍那边后迎来对方的发兵支援,由这支队伍吸引住火力来完成这徐州中路战线的破局势在必行!

所以把周瑜放在这等处境里,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在她思忖之间已听周瑜下达了第二道指令,“取鈎镰枪来,令丹阳骑兵休整待命。”

随后便是第三道指令,“驻队就地休息,半刻钟后前军轮换。”

战场上的交锋和乔亭在二州间对局势推波助澜全然不同,她既已完成了对周瑜的说动,又在此时充当着个类似于盟友人质的作用,并未对周瑜的种种举措提出任何越界的指导。

她安静地看着在军令下达的同时,别管前军此刻的交战有多麽激烈,被周瑜指派为接替下一波攻势的驻军当即就地开始将随身的干粮啃了起来,又将身上的甲胄刀兵完成了一番检验,正是要为接下来的硬仗做準备。

在毫无自然屏障阻挡在前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尽自己全部的努力养精蓄锐。

事实上这样的準备绝没有错。

周瑜的有条不紊让张飞意识到,他必须尽快做出对周瑜这道屏障的有效进攻,否则只会让他将一座军营树立在淮阴和射阳之间。

张飞这一支队伍没能取得有效进展的消息也很快往后传开,让刘备的其余部从尽快朝着此地彙聚。

在这半刻钟后的交换人手间隙,早已抵达此地的刘备援军在张飞的率领之下朝着阵型紊乱之处便发起了全力的进攻。

周瑜想都不想地抓过了一旁的长枪,取代了他先前用于指挥的长剑,随着他这一骑有所动作,在他身后早已待命的鈎镰枪队也一并发动。

刚从阵型中杀入的张飞部从便对上了这样的一支队伍。

周瑜既是主帅,也能在此刻发挥出武将之能。虽不能同孙策相比,但当他首要目标是率领骑兵完成对敌军拦截,而非是跟张飞正面交锋的时候,这一点在武力上的差距本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还没等张飞朝着周瑜的方向杀奔而来,意图对周瑜来上一出正面挑杀敌将,击退了骑兵越境攻势的周瑜就已在下属的掩护下退回到了盾牌拦阻之后。

“驻军”虽是备用兵力,但能被周瑜在此时选中迎敌的也绝非等閑,起码要在我方制造了机会后补上这个缺口绝非难事。

在铁盾合拢的那一刻,箭矢的袭击已紧随而上,要不是张飞撤退及时,他怎麽都要损失一匹坐骑在那里。

“我们还是小看周瑜了!”

陈珪看着从前方送来的情报,不由摸着胡须感慨道。

他们小看了周瑜在面对孙策死讯之时的从容,也小看了周瑜的作战素养。

不过此刻他们未必就得算是劣势。

不同兵种的行军速度注定了刘备的兵力不可能同时抵达周瑜的面前,所以他遭到的一次次攻击会逐渐增加人数和力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