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页(1 / 1)
('
袁绍极力克制着自己的声线不在此时洩露出他的心绪,问道:“有此一遭,徐州民衆是何种反应?”
信使老实回道:“他们说乔大司马能听民衆之心声,又早有盛名在外,而今接管徐州,他们也愿听从其安排,徐州典农校尉陈元龙跟随其前往司隶治理洛阳,刘使君能至天子麾下善终,他们心愿已了各自退去。”
似乎是生怕袁绍受到的刺激还不够一般,他又加了一句,“我北上回返冀州前,徐州已在鲁子敬、贾文和等人的统筹下开始布置徐州对青州方向的防线了,民衆无有拦阻。”
徐州眼线所写成的徐州战况和后续,都在此番信使的到来中原原本本地记载在纸张上,一并朝着袁绍呈递了上来。
袁绍没有将手中的杯子摔出去,也没有将桌子给掀出去,他只是觉得自己面前的纸张上每一个字他都认得,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他感到无比陌生的样子。
比如说他完全无法理解,为何乔琰像是能算準刘备的逃亡路线一般,在海上将其截获,比如说长期处在琅琊郡的臧霸孙观等人为何会在突然之间被乔琰说动,朝着她倒戈而去,比如说,为何明明是求情逼迫的局面居然会在突然之间变成顺应民意、徐州归附!
“好毒的心思!”先前还成竹在胸的许攸都在此时让脸色沉了下去,“她这分明是在用刘玄德在徐州的名声成全自己。”
在信上原原本本记载的求情之事,让许攸就算没有亲眼见到彼时的场面,都敢做出这样的断言——
乔琰但凡在那民衆求情之前有杀刘备的真切意愿,他许攸现在就把自己的脑袋往徐州寄过去!
绝没有!
这出一个要杀,一群要救的戏码,分明就是拿出来表演给外人看的,又哪里是什麽真被规劝回来的感人画面。
有此一遭,什麽徐州民衆听闻有人要为刘使君报仇便开城迎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备身在长安,做那长安朝廷大汉宗室可担任的閑职,已算是落败者最好的下场了,若是徐州再生变故还是因他而起,那麽别管他有多麽贤德,都绝不可能再有活命的机会。
这些深受他恩德的百姓不会冒着坑害他的风险做出这样的举动。
而扬州那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倘若徐州那边的求情是假,扬州那边由蔡邕发起的对于吴郡四姓的求情,难道就是真的吗?
这个求情所引发的结果,依然在朝着最有利于乔琰而最不利于袁绍的方向发展了!
吴郡四姓被人连根拔起地朝着海外丢出去,远比乔琰将其尽数诛杀,在扬州地界上所引发的反响好得多,倘若她再在此时重用周瑜等扬州其他各家的人才,甚至将其提拔到有些不按资历便抵达的位置上,极有可能还能给她拉到一批扬州势力的支持。
什麽扬州局势不稳,根本就是他们先前做出的无端臆测。
而她既已对刘备和吴郡世家的处置考虑到了这等缜密无暇的地步,她又当真会对孙策的旧部和亲属无所考虑吗?
袁绍和许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答案。
绝无可能!
“不好!”许攸惊呼出声,“郭公则若是抵达扬州才知道此事,岂不麻烦?”
辛评那边的情况还好,一旦收到刘备未死的消息,以辛评的眼力必然知道,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机会,会暂时收手,等待袁绍这边的下一步消息,但郭图那边呢?
万一他在抵达扬州后未曾意识到扬州的局势没有他们想象的动蕩,直接找上了孙暠等人,极有可能会直接被上报到乔琰那里,到时候就真要重走辛毗或者田丰的老路了!
袁绍连忙喝道:“尽快让人南下快马追击郭公则,务必将其给我拦截回来。”
不能让他去扬州了,无论是落到乔琰的手上还是因劝说无用直接被诛杀,到时候他袁绍的脸面往哪里搁!
可若是让乔琰知道袁绍此刻的心理反应,她大概会觉得,袁本初他实在不需要抱有这样的担忧。
郭图和田丰可不一样。
后者是人才,前者却是披着个人才皮囊的蠢材。
乔琰一不图郭图家传的律法典籍,不图他那一门七廷尉的家世背景——反正长安那边的制定律法团队已经完善到了让袁绍这边无法想象的地步。
她二不图对方这等逢迎拍马的本事——毕竟那山河录中实实在在记载的战绩,已经随着这本书的印刷被送到了五湖四海之地,可要比郭图那张嘴有用得多。
虽然和郭嘉一样都姓郭,但此郭和彼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