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页(1 / 1)
('
这让他想要将自己识字的情况一步步展现在养父母前都变得容易了不少。
但变化的又何止是识字,还有民衆的面貌。
哪怕刘协接触到的人不多,也只是汉中这个和长安有着秦岭之隔地界上的民衆,他都能何其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变化。
从原本的求“生”到现在的求“进”,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不过,刘协并不会意识到,下一批印刷书籍的选择里其实别有文章,除却内容更适合于她推广教化积攒民心之外,一次四本的印刷无疑是让人看到了印刷术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也让同时推出数本书籍、书籍质量提高有了可能。
这依然是她的制衡之道。
但反正对刘协来说最要紧的是养父母的态度而不是那些世家的态度,他没必要知道这些。
“若按你这样说好像也没错,”养父若有所思地回道,“我再多打听打听洛阳那头的情况吧,先等到今年秋收之后也不急!”
刘协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等到秋收后他可能还要重新编造一段谎言,以让自己成功应付过去,但起码现在他不必提心吊胆了。
半年的时间……
且不说半年的时间里他能否想到另外的一条出路,就说他自己本身,在这个十五岁的年龄,他的外貌和气质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谁知道再过上一段日子还有没有人能将他认出来。
说不定,到时候就算他出现在乔琰的面前,她也无法将他给辨认出来了!
到了那个时候,这世上便彻底不必有刘协这个人了。
不过,刘协是有意阻拦养父母,加上他们在汉中确实还有着生存之道,这才并未在此时前往洛阳,但对于警觉旱灾灾情只怕不同寻常的大多数人来说,尽快赶在洛阳结束收容之前前往乔琰的治下,才是对他们而言的保命之策。
“我看我是又被烨舒摆了一道!”
在虎牢关之会后先行回返兖州的曹操不由发出了这样的一句感慨。
他原本还觉得,乔琰对洛阳收容民衆数量的限制和她赶回长安面见天子的举动,是她对于曹操发出质问的回应和改过。
但当长安城中的消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在政治上的敏感让他陡然意识到,这绝不是什麽改过自新恪守臣规,根本就是一出先发制人!
她说出的他人指责之言,根本就不是曹操在虎牢关下对她说出的,而是她自己按照自己所需达成的目的瞎编乱造出来的,偏偏因为这出虎牢关之会中只有乔琰和曹操两人知道这段谈话的内容,他们又处在敌对的状态,以至于除了曹操没人能揭穿她话中的谎言,但就算揭穿了也没人相信!
她还真是将所有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利用了个彻底。
而她给曹操放宽的民衆迁移规模,看似是她做出了让步,实则在短时间内能看到利益的,依然只有她而已!
“限额”真的是一个很有效的宣传手段,尤其是当她确实用去年的建设证明了其有着对得起“限额”的质量的时候。
在那条入籍洛阳人口有限的规定传出之时,有些原本还处在犹豫状态的人反而在此时选择朝着洛阳而去,以令人只觉匪夷所思的速度达到了这个被乔琰框定的数额。
随后她便已何其果断的速度切断了洛阳八关,直接达成了关起门来治理的条件。
在曹操收到这一连串消息的时候,乔琰已将洛阳事务繁多作为理由,重新从长安回返了洛阳,并带上了卫觊、陈群等一群对她来说极为重要的治理人才。
洛阳人口的压力的确是个麻烦,但若是让其变成在灾情演变之中不断加剧的麻烦,只怕不要两月,洛阳的监牢中就可以人满为患了。
与其如此,不如一口气在大规模的春耕前达成这个他们所能负载的人口上限,然后将所有的麻烦都给解决在开端。
她违背对曹操的承诺了吗?显然没有。
在洛阳八关正式关闭后,只有往来通行经商之人和前来洛阳谋求官职的士人还能从这些门户间穿行而过。
那麽剩下的人自然只能选择兖州豫州这些地方。
这种被遏制的民衆外流,显然也是曹操想要看到的。
毕竟,现在谁都缺人口。
她对刘虞有叛逆之举吗?显然也没有。
人口流入的阻断之后,洛阳的民衆数量便遭到了不小的限制,起码绝不可能在人口数量上超过长安,这无疑是对她想要在洛阳重新建立起一个都城这种说法的有力回应。
可眼下洛阳关起门治理的情况,对其他人有没有利不好说,对乔琰却是一个最有利的结果。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