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8页(1 / 1)

加入书签

('

并州同样是易守难攻之地,又是乔琰最先发展的跳板。

其中乐平书院之中所贮藏之物和并州上郡的棉花,为袁绍所觊觎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都说翻越太行山作战不易,可乔琰麾下最擅长于山地作战的没有一支镇守在此地。

都说并州乃是她的发家之地,应当有着严防死守,但也正是这等思维误区让人实难想到,袁绍居然会做出这个选择。

所以——

这还当真可以一试。

倘若真能得手,他要拦截住乔琰回师的队伍也并没有那麽艰难!

所産生的大汉尚且有救的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

这幅勾勒出的前景让刘辩眼前一亮,当即回道:“便依大将军所言。”

只是当早朝结束之后,袁绍走出这朝堂不久,他便看到了个小黄门急匆匆地朝着他跑了过来,手中还持着一张字条,等人到了面前,便听着小黄门说,这是陛下还有一件事需要劳驾袁绍去办。

“这位陛下又想出了什麽新的建议?”许攸朝着袁绍问道。

袁绍翻开了这以有些潦草的笔触匆匆写就的诏书,见其上倒不是刘辩再行提议让那梁国乔氏去同乔琰攀关系之类的建议,而是对他下达的一道指令。

“他说,让我动手将杨太尉等可能与长安朝廷之间存有联系的人尽数扣押起来。”袁绍嗤笑了一声,“这算是个什麽事?对人有所怀疑的恶人举动便是由我来做的,他这位天子清清白白,甚至只是做着我手中的傀儡?”

想要跟他玩这等花招,就凭刘辩的本事,还当真是嫩了一点!

“这还真是孝灵皇帝第二了。可惜……”

可惜刘辩没有这个能力像是刘宏一般逐步掌权,袁绍也更不会给刘辩这个扶持起来势力对抗自己的机会。

但一想到刘辩在这等对抗乔琰的紧要关头,居然还想着这等令人心寒之事,乔琰倒是已经如此轻松地摆脱了刘虞可能对她做出的掣肘,成了那说一不二的帝王,袁绍便只觉一阵不知是羡慕还是嫉妒的情绪沖上了他的天灵盖。

有那麽一个瞬间他也难免会想,若是他少做那些个瞻前顾后的举动,早一步拿下大将军的位置,先定幽州,后下徐州,他今日的局势是否不会如此被动。

甚至倘若他的局面能比今日好上几倍,他能否如乔琰一般直接摆脱掉大汉对她的影响。

不!他还是别想这些为好。

眼下才去想这种无稽之谈,除了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之外,简直没有任何的一点好处。

他的心情本就很坏了。

但凡是对他稍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看不出来,他绝不像是在今日这朝堂上所表现出的那般从容。

什麽让刘辩宣读讨伐乔琰的檄文,引来天下尚有护持大汉之心的忠臣良将?

而今的天下,尚且能有和乔琰对抗本事的人,也不过剩下了他和曹操而已。

这十三州地界上残存的有才学之人,也早各自站定了立场,哪里还有什麽缺漏的存在。

不过是借着刘辩的正统之名,对冀州青州地界上的兵马和谋臣武将,做出一番安定心神的举动罢了。

还有那进攻并州之举……

在许攸、郭图等人给他的分析中倒是对乔琰的各方队伍有了一番梳理,但前有在洛阳地界上的不得寸进,袁绍也不得不怀疑一二,到了并州地盘上会不会直接来上一出悲剧重演。

倘若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他便彻底没有翻盘的能力了!

“子远啊……你说我们当真还有获胜的希望吗?”

袁绍一向以自己的家世为傲,可再如何煊赫的世家放在皇权面前,或多或少还是要低上一等。

他一面在乔琰称帝之后将那“乔烨舒”的称呼改成了直呼其名的“乔琰”,一面又觉得对方走出的这一步棋再度将他往死胡同里逼了一段,那种不能朝着下属坦诚的恐惧感以一种如影随形的方式纠缠而来,让他恨不得寻个地方逃避两日。

但他深知,自己没有这个任性的资本。

他现在必须做的,便是将自己所有能够调动起来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东西对峙之中,绝不让自己有一瞬的松懈。

许攸怎麽会不知道袁绍此刻的心情呢?

在骤然听闻大汉变大雍消息的那一刻,许攸难免想到了当年在那鼎中观中眼见乔琰侃侃而谈,落笔成文的一幕。

谁也没想到,当年那只雏凤会成为今日的天子。

何止是雏凤有清声,根本就是凤鸣九天,凤翔于雍!

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在她还是大司马的时候,或许还能让人以“大家都是臣子,谁知是否会有倾覆之日”来极力说服自己忽略过去,可在她往前一步踏上帝王宝座的那一刻,这种天渊之别就被以一种残忍至极的方式给展现在了面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