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页(1 / 1)
('
这出突如其来的交战,虽是给了他们从背后向曹操捅刀的机会,却也让他有些犹豫,曹操到底是否真要投奔长安而去。
毕竟这番交手乃是真实存在的。
但张邈在此战之中丧生,唯剩张超与臧洪掌控陈留郡守军,又让他疑心这出交手乃是曹操为了收回陈留而表演出的戏码。
故而在他的邀请下,钟繇以回乡探亲之由暂时离开濮阳,又在此时替他将这封信送到此地,希望他们能在此时引私兵开赴雍丘,进攻乔琰麾下兵马,一观曹操的反应。
一旦曹操真有弃兖州而投乔琰的决定,他们即刻调转方向,里应外合拿下曹操,再将乔琰部从彻底自兖州境内驱逐出去!
这一封书信之中的真真假假,在陈留地界上的种种兵变消息都被阻断在了定陶以西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被他们辨别出来。
他们能知道的也不过是——
颍川突如其来的进攻确实有可能出现。
陈宫的犹豫也是人之常情。
作为送信之人的钟繇也是和他们理该站在同一队伍之中的存在,应当不会对他们做出什麽欺瞒的举动才对。
而对于袁绍来说,这封信件中的消息更显真实,只是对他不完全是个好消息。
张邈身死,已经超过了他此前想要对他做出一二打压的範畴,倘若张超不能取代他兄长的位置,那麽他要拿下曹操的难度将比之前不知高出多少倍。
所以他必须趁着张邈之死过去没多久,尽快与陈宫和张超等人合兵!
曹操到底是不是真已倒向了乔琰,在此时已变得不那麽重要。
既然能将其拉下台去,让兖州完全被他所掌控,不必再经由第二个人传递消息,他就必须是这个叛徒!
陈宫在犹豫于这个决定的话,那就由他来做好了。
反正他所要的只是达成这个目的,并不需要在意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又出现了什麽搅局的发展。
“大将军以为,我等是否应当出兵?”已在寿张彙聚的几家领头人见袁绍已看完了信,连忙开口问道。
眼下的局面好像和他们原本想要见到的有了些变化,并非是袁绍在昨日还同他们说的,令曹操与张邈交手在先,倘若还有乔琰部将横插一脚,他们从后方发起支援,正能在其中占到首功。
而是他们的计划有了宣告结束的可能。
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催促着他们在走向一条更加未知的道路。
然而下一刻,他们便看到袁绍拍了板,“出兵,当然要出兵!以我来看,诸位心系汉室,此番必能成事!”
第403章 破……
心系汉室故而必能成事的说法,是袁绍瞎扯的。
但在此时,出兵无疑要比暂缓出兵更符合袁绍的利益诉求。
虽然此刻的局面并不符合他的预期,但时不我与的道理,在他陆续因为乔琰的插手而丢地失人后,已成了他近乎根深蒂固的认知。
再耽误下去,谁也无法保证颍川方向或者是虎牢关方向不会有其他兵卒增补到兖州境内,还不如当先一步做出决断。
总归兖州世家的态度,已经在这几日他们和袁绍的交谈中表露无疑。
许攸也在侧面为袁绍做出了从旁的观察考证,确定他们将袁绍视为居中主持的救命稻草,的确是出自本心。
现在又有钟繇来替陈宫传书,甚至在惊见袁绍在此后表现出了异常友善的态度……
这让袁绍进一步同时看到了汝颍世家对他的态度。
无论是乔琰还是曹操都没有他袁绍这等满足世家利益的立场,也恰恰成为了他此时扭转局势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麽此番出兵,当然可行!
“你说这情况像不像是当年的酸枣会盟了?”郭嘉坐在营帐之中,开口问道。
曹操刚想问郭嘉为何会有这般联想,便陡然意识到,这还真是有几分相似可言。
当年的酸枣会盟,乃是为了对抗身在洛阳城中的董卓,按说是以卢植为会盟盟主的,但袁绍那四世公的背景给他拉拢起了一票聚拢在他身边的队伍,就连那朝着乔琰借粮的荒唐举动,也是由他提出来的。
而现在则再一次由他串联起来了这些在兖州地界上彙集的各家队伍,由他画出一个利益可观的前景未来,以一种并没有多少实际战斗力的方式登场在人前。
郭嘉笑道:“更有意思的是,当年的酸枣会盟,故东郡太守宁愿遵从于袁本初的指派,也不愿意向着他的同宗发起联手邀约,如今也是同样的情况。”
故东郡太守不是别人,正是乔琰的同宗,乔玄的族子乔瑁,他彼时跟随着袁绍征战,却在虎牢关下命丧胡轸与华雄之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