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位历史上的江表虎臣之一并不出自于徐扬地界,而是北方人士。在这出兖州的立场转变后,他当机立断地前往了长安,又正巧遇上了这样的一个机会,直接参与进了这场选拔之中。

“这两人一个野心桀骜,一个性情狂纵,陛下可真是给曹孟德出了好大一个难题。”皇甫嵩担任的此次选拔评委,将魏延和潘璋的长处短处都看得分明,便在将其送离长安起行之时和乔琰说道。

乔琰摇头笑道:“难题归难题,要是连这两人都压制不住,他也枉称曹孟德了。”

何为人尽其才,这便是了。

总归将这样一路组合放在河内郡,头疼的人只会是袁绍,可不会是她。

而将这最后一处缺口填上之后,她也可以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场舆论征伐战上了!

也不知道,袁绍发现那封檄文还被以这样的方式宣传出去,是何种心情?

乐平月报的存在,实在是已经给袁绍造成了格外深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当下属着急忙慌地将这东西送到他面前的时候,要不是他们先告知了其上为何物,袁绍差点就想让人立刻将其送出去。

当日刘辩将那檄文以这等激昂的语调宣读出去的时候,袁绍是有收到直观好处的。

比如那北海孔文举便自青州直奔入邺,对着刘辩流泪效忠,必定拼死护卫大汉的尊严,倘若需要他对着乔琰发出一张声讨檄文,他也可以为之动笔。

放在这支持汉统的名士圈子里,倒也可以算是一出佳话了。

再比如说,袁绍此前丢了兖州豫州与河内的败仗和许攸对他发出的一场据实打击,都暂时先被汉天子声讨大雍之事给压了下去。

可还没等袁绍因此庆幸多久,他便得到了这出惊闻。

他根本不必担心在各地州郡的官员拦阻下,那封檄文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只因乔琰已将其当做了一个笑话一般刊登在了乐平月报上。

在惊人的印刷能力面前,这东西的发行数量甚至可以用十万来计数。

可为什麽,她好像丝毫也不介意于这东西会对她的权威産生影响,也一点都不担心此物的存在会对她的统治做出动摇?

反倒像是在展示一张敌方送来的不痛不痒问候一般,就这麽堂而皇之地放在了月报之上,而后,对着自己的治下发起了那出征集文稿和将领的活动。

这等可怕的自信让袁绍本就摇摇欲坠的底气,更是在这一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毁。

他死死地攥紧着手中的这份月报稿纸,朝着将其送来的人厉声问道:“眼下各地是何种表现?”

“这份是我们从洛阳买到的。”来人回道:“听闻,洛阳这头的还是加印了份数才送到的,长安那边……”

本着要做出针对袁绍的回应,便得先知道他写了什麽的缘故,乐平月报在长安已到了几乎人手一份的状态。

随后——

“没到两天,投稿处都被迫多开辟了一间库房了。”

第411章 檄文集锦

这天下间的识文断字之人若真能在十人之中有一个,政令的推行将远比今日要不知容易上多少倍。而这些认字之人里能将字组合成文章的,又要打上一番折扣。

当将区域缩小到关中地界的时候,这个人数固然因为乔琰推行识字之事有所增长,也还绝不到能随便将檄文堆满两个仓库的地步。

这已不是必须要依靠竹简来记载书籍的年代了,改良版的纸张让这些人投递文章完全可以通过纸张的方式来实现。

那麽要想装满两个仓库,需要多少份文书送到乐平月报的校稿处?

袁绍本还觉得,这只怕是乔琰想要借此给他们这头再一次施压,故而对此夸大其词,可当袁绍挥退了下属,目光落在面前那份乐平月报的三月增刊之时,他又陡然意识到,在乔琰甚至敢将陈琳所写的檄文刊载在报纸之上的时候,她根本不必再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造势!

或许……长安城所出现的踊跃投稿、堆积库房是个现实。

他袁绍和彼时王允所扮演的角色何其相似!

王允行刺乔琰,让这位本应当是大汉大司马的存在得到了民衆不忍见其处在绝境的拥趸,甚至将其送到了天子的位置上。

而他和刘辩发出的这封檄文声讨再一次激起了长安百姓对她的声援,于是无论这些人到底是否有这个落笔成文章的本事,都要在早已价格低廉的纸张上书写几笔,以便让她看到——

无论这天下是否当真还有忠于大汉之人,又是否还有人觉得她这个皇位来路不正,在他们的心中,她都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天下之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