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5页(1 / 1)
('
因为格外羡慕母亲和下属的手谈对弈,看起来就很有顶尖智谋之士的风采,乔桓还报名了那个围棋课程,以便将其从幼年抓起,等下次回到洛阳的时候给母亲一个惊喜。
在这个围棋课程上,乔桓还找到了个长期结伴的围棋搭子叫做张萱,表字菖蒲,正是并州本地官宦出身。最让乔桓得意的是,这姑娘还是因为她和孙鲁班打的那一架才对她钦佩有加的。
有眼光啊!
神清气爽的乔桓踏进了自己主修课的教室,目光在其中扫视了一圈,奔着其中一个空座位走了过去,在问到了对方边上无人后这才坐了下来。
只不过她是觉得自己的学院生活愉快得很,就连这个文学欣赏课也有意思得很,坐在她旁边的这位便觉得有些坐立不安了。
乔桓在学院之中的大名,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毕竟新生打架惊动院长这种事情,会发生的概率小之又小。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觉得对方在入座前朝着他看过来的一眼格外有深意,不像是随便选的位置。
这让他难免有种不太妙的预感。
果然,正在蔡邕令人去搬教材过来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他的同桌问道:“说起来,蔡伯喈先生也怪有意思的,明明自己不是个适合官场的人,居然教导出了担任黄门侍郎的蔡昭姬,成为西州刺史继承人的曹子桓,可见有些不为人知的本事。”
“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选修这门课程的吗?”
突然被丢了这麽个问题的司马昭:“……?”
作者有话说:
乔淮序:无差别迫害所有人。
司马昭:你不要过来啊,我现在没想出头啊!
(改了一下司马家那几个的出生时间,为了和淮序小朋友凑在一起上课,反正前后变动的时间没有特别多)
晚上九点见。
第470章 番外十(3)
司马昭:他不是他没有!
见鬼!怎麽会有人觉得,曹丕和蔡昭姬是因为蔡邕的指导而有了一番政论上的长进,甚至因此而选择蔡邕的课程,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点相关联系的?
他发誓,自己选择这个课程,和他同桌所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完全就是司马懿在对长子和次子的天资做出了一番评判后,选择将二人陆续送入乐平书院,并令次子低调行事,干脆转向文学方向,这才上了这一门课程。
毕竟,司马懿无法确定,乔琰对曹昂做出的贬斥是否是因为曹昂和曹丕,乃至于后头的曹彰曹植曹沖几乎都是人才,不愿看到一家独大,还是真如曹昂对外所说的理由一般——
这仅仅是因为,他在汉中太守任上数年少有为陛下立功之处,反而因研读了不少书籍,觉得自己更适合于做个教书育人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在现如今世家多遭打压的局面之下,他选择让次子韬光养晦,专注令长子出头,总是没什麽问题的。
比司马昭大上三岁的司马师也确实要比他聪明,论起处事端方,堪称下一代中的翘楚。
就算是陛下真觉得这一扬一抑有何处不妥,司马懿也能完美解释这其中的抉择。
司马昭也觉得,这样一来,他是轻松了。
可怎麽能有人突然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曲解啊?
司马昭年纪尚小,却因父亲的耳提面命,对此事尤为敏感,当即意识到,无论蔡邕是不是真有这等“自己不行弟子行”的本事,他都绝不能让乔桓的这种说法流传开来,给他带来莫大的麻烦。
他连忙小声回道:“你在瞎说些什麽!蔡伯喈乃是天下大儒,能跟随其学习文学,欣赏昔年铭刻五经之手书,已是天下至为幸运之事。何敢希冀于另有收获!”
“你那麽紧张作甚?”乔桓歪了歪脑袋,像是丝毫没感觉到,就因为她的这一句话,已是令她的同桌如临大敌。“我又没说蔡伯喈的文学造诣有弄虚作假的成分。曹子桓与蔡昭姬一者为重臣,却也有诗篇流传,一者则执掌天下文学咽喉,料来也与蔡伯喈卓有关联。”
“就算不能从中窥见何等神秘奇巧,能从中多受熏陶,修行养性一番,总也是好的,对吧?”
司马昭决定埋头装死。
反正他父亲说了,只要上头有他兄长顶着,他表现得愚笨一些也没什麽关系。
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选择把这门课给退掉的司马昭煎熬地等到了下课,而后直奔他兄长的面前。
但让他倍感绝望的是,他兄长给他提出的建议是——
和穆桓打好关系。
按照司马师的说法便是,既然他们查不出穆桓此人的身份背景,无法挖掘出对方的来历,难保不是由陛下派遣进入乐平书院监督各方动向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