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话的语气中不自觉的带上了些许阴阳怪气,班若本来就不是脾气内敛的鬼,再加上闯了祸只要不是很大的有灵女的名头在。近几百年来脾气是越发的古怪了。

无戒略微顿了一下,“无戒现在只是一袭袈裟上身,并无佛子那般的聪慧。”无戒知道自己不是好修行的人,只想着佛门清净且他已然无甚牵挂才会继续在此。

在十五岁的时候住持曾询问过无戒是否还俗,毕竟无戒只是因家中突变才借住于此,并非真的小和尚。

但无戒已然知晓家中并无亲人,牵挂已然不再,便选择了留在佛门中做一个小佛陀。

无戒的名字由来原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但他决定留下来之后住持便将五戒改为了无戒。

既是希望无戒可以不用提醒便能做到五戒基本,也是希望无戒无需可以隐瞒自己的想法,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一心向佛的人。

亦或者说住持希望无戒可以找到自己的牵挂离开这里。修行之路过于艰难,佛门靠的是悟性,其余的道可以靠勤奋弥补一些差距,唯独佛门。

门入不了便是入不了,即便是强行灌输,也只会落得惨淡的下场。

第 22 章

无戒说这话时极其冷静,即便是这时候他说上一句出家人不打诳语班若也不会相信这话。

出家人不打诳语是说给会相信的人听的,不是给他听的。

“哦,暂且就相信你吧。”班若觉得无趣了,便挥挥手示意无戒赶快走,免得他烦了直接赶人。

班若有些疑惑,但还是决定回去只会告诉他的这些徒孙们,练功的话要不先行找一个其他的地方呆着,这里暂时给客人留着。

但是班若已经下了逐客令,无戒也不好再继续呆在这里,他欠了欠身便走了。

回到佛舍的时候便看见久未出现的佛子与住持一起正相对而坐,佛子双目紧闭,想必是修行之法。之前便见佛子在修行闭口禅,想必这次也是修行罢。

无戒并不知晓佛子的这些修行是为何,但他知晓佛子的修行极为杰出。

否则也不会换做佛子了。南疆便只有这一个佛子,虽则佛门此处的基地灵气充沛,但并不是灵气充沛修行便能好的。

譬如无戒,认真的来说他修行已然近十年,却毫无进步,仅仅在炼体阶段,连金刚之身也尚未修成,在灾难来临之时,武僧保护的便是他这类无甚修行的佛陀。

真正上前的反倒是掌门而非佛子或是住持。佛子出手之时尚能说是切磋,一旦住持也出手那便是挑衅,非一般能容忍的程度。那便佛门上下一齐出动,誓要讨个公道。

“无戒。”住持看向无戒,住持的面容很是和蔼,看起来便让人心生好感。无戒欠了欠身见过师傅。

“是有客人来了吗。”住持微笑着问无戒,而后在无戒点头之后道:“可要好生招待?”这才是问句,之前的话明显是住持已然知晓了门中有远道而来的客人,现下便是真的要询问客人是否有要求了。

无戒点点头又摇摇头,“他说要清净一点。”其实班若的原话是别让那些兔崽子来打扰我。但班若能说出的无戒却说不出来,便说成这般。

住持还是笑,“无戒看着办便好,那是无戒的客人。无戒用心与不用心客人自会分辨。”

说着佛子已然睁开了眼,他并未站起身你,而是微微躬身,“师祖。”对的,佛子是无戒的徒孙,一经入佛门边表现出了犹为优秀的天赋,佛经论道便是住持也需与佛子长道。

无戒开始时还能听懂两人说的话,后来渐渐的听不懂了便不再理会。

日暮将要落下,无戒忽而想起谭中的客人。住持与佛子尚未完成论道,于是他悄悄的出了门往膳房走去。

佛子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师祖,而后又收回了目光。

佛门中人讲究一个缘字,因缘际会既是他们最为适用的成语,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劫难,这一切也是磨练。若是从中学会了什麽那便是磨练,若是因此损失了极多甚至生命便是劫难未过,功夫尚未到家。

在外界看来,佛门中人对生死与劫难的态度那叫一个豁达。

普渡衆生这个词说得一点也没错,除开心思不正的那些邪佛,甚至这些个小佛陀脸路过的流浪狗都要怜悯上一番。

无戒从膳房领了膳食,两人份的膳食需要食盒,于是一路上无戒遇见的那些个徒孙个个偷斜着眼瞧着师祖怎的会提着食盒往后山走去。

避开一路好奇的目光,无戒在夕阳之下来到了后山。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