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1 / 1)
('
沈清石拿他寻乐子。
【你可真好满足,真是中国胃吗?】
回複他的是一段语音。
“沈教授。”林疏雪声音透露出一些无奈:“虽然我在德国出生,但其实我中学几乎全是在国内读。当时我祖辈还在世,他们不愿意跟着我父母移民,我父母除了假期又不方便经常回国看望。最后只能是让我出任节度使,以身为旌节,代为回国陪着几位老人家。所以,其实我能吃中餐的机会不多,每一餐都值得珍惜。”
沈清石听完长串,刚想回个语音,手指按在话筒键上又给缩了回去。
想到现在自己嗓子完整话都说不出,还是不要多给人添担心好。
【那这麽多年流浪在外真是辛苦你了。】
【苦没苦我,我不知道,但我的胃确实是受苦了。(流泪.jpg)】
真是...
沈清石嘴角不自觉微微扬起。
原本烦闷心情,昏沉、浑身燥热的样子都连着淡了几分。
原来真有人三十岁还这麽可爱。
沈清石必须承认,他是羡慕林疏雪的。
不止是家庭幸福美满,更是性格。
有多少人而立之年,还能保持这样温顺性格?
就像保护每个人儿时梦想,向善、憧憬美好同样是人性美丽的地方。
这麽好一个人,自己能为他做些什麽呢。
沈清石想想说。
【有机会我教你做饭。食材可以用故宫多出来的,都不用去挤超市。我们还可以包饺子或者馄饨,如果有厨具,包子也能做。】
再看一遍自己没有因为眼花打错字,发送。
【好啊好啊,需要什麽告诉我,我去买,烤箱?蒸笼?需不需要那种大锅?村子里办喜酒拿大锅铲烧菜那种,德国没有我就请朋友国内寄过来。】
就为了做点普通餐食,能需要什麽呢?
这就是典型为蒸包子买锅碗瓢盆还要整一套五星厨房啊。
沈清石不由感叹,没进过厨房的人真可怕。
他们就这样聊着。
也不用刻意秒回消息,一个躺床上看星星,一个坐床上数月亮,手响起消息提示音就看一眼,或者等上一会儿,想回时顺手就回了。
像是一堵薄墙竖在中间,虽然将两人分割但距离却很近,近到轻敲一声都能有回应,手中的线牵引两边人心心相靠,越走越进。
不知道是从哪句话开始,沈清石实在困得受不住,靠着墙迷糊地睡着过去。
22∶47
【沈教授,睡了吗?】
23:02
一则语音。
“晚安,好梦。”
林疏雪预言成真,确实是一个难得好梦。
沈清石梦到小时候和父母去瑞士,他们从因特拉肯坐火车,经过格林瓦德,在那里落脚找到一户人家住宿几天。
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书中写的梦幻山坡,远看过去好像应那句诗——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那是年少时漫无忧愁最自在时光。
父亲将他托在肩上高高举起,“清石将来一定会长得比爸爸还要高,到时候就要你来照顾爸爸妈妈啦。”
沈清石低头对上那双相似眼眸说:“那我要先照顾妈妈!”
夫妻两人都很惊讶,“为什麽这样说?”
“因为爸爸说过,妈妈很重要!要先照顾妈妈才行!”
听到这话,沈清石父亲走到妻子身边握住她的手,另一只手将勾搭在肩膀上的沈清石扶好,笑道:“说到就要做到啊。”
“嗯!”
就在三人嬉笑打闹时,沈清石余光瞥见一位老奶奶拿着相机正对着他们。
因为太累,已经昏昏欲睡,他没有看清,只隐约听到抱着自己的母亲在和奶奶道谢。
随后几天,他们去了Kleine Scheidegg中转,那里目之所及之处是漫山遍野的花朵,绿茵草地带来生命活力,和远处飘飘然的雪山云朵相得益彰。
海拔三千米左右观景台,连绵雪山与冰河流泻而下,好像下一刻就要砸在身上。
...
那是沈清石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无比满足的一次旅程——坐着一列慢速火车,爬过高山,越过绿水,路转溪头,明信片里出现过的小村庄,忽然出现在眼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篱下有野花,南山顶有白雪,那颗躁动的心,忽然变得安宁。
第二天起个大早,打理好自己吃点东西。
感觉状态比昨天好不少。
坐在客厅处理邮件时沈清石随手就把自己早餐照片给林疏雪发过去。
他反省自我,突然觉得可悲,自己好像真没多少朋友。
平时倒也不是生活过于忙绿,但确实和外面没多少交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