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1 / 1)
('
良工是一片沙地,因着土壤不好种不了植株,所以这儿常年受风沙侵袭,久而久之积累了厚厚的一层沙子。
现在是黑夜,但良工上有星星点点的火光亮着,就像夜空中的明星。
左右两边各有旗子插着,左边是红旗,右面是金旗,想必那金旗就是武离璋的绝龙军旗。
两军在良工上僵持着,哪一边都不敢轻举妄动。
坐着马目标太大,谢书从马上下来,跟风驰说:“你就待在这里,自己躲好,听我口哨。”
风驰跺了两下脚,听懂了谢书说的话,它舔了一下谢书的脸,然后找了个大石头躲了起来。
趁着夜色,谢书悄悄靠近定北军。
他目测了下距离,可以在天亮之前赶到。
打仗自然没有好条件,定北军和益城军军营里只有几个将领有帐篷。
军营里一直有人巡视,尤其是边沿位置,更是连绵不断有士兵走过,谢书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到了军营。
巡视的士兵看见谢书,都睁大了双眼,难以置信,“谢将尉!”
谢书举着食指抵在唇前,“嘘,你们继续巡逻,我自己进去就行。”
“是!”巡逻的士兵说完后,就真的没有再管谢书,继续沿着他们设定好的路线巡逻。
谢书进到军营里,军营最中间有四个帐篷,应该就是夏景瑛他们的帐篷。
谢书目标明确,直直走到主帐篷前,在门口拦着的两个士兵是谢书没见过的生面孔,可能是常少微或者沈至新招进来的人。
“你有什麽事!”两个士兵拦住谢书。
谢书不想难为他们,他走流程道:“麻烦两位进去通报一下,就说谢书来了就行。”
两位士兵互相看了一眼,左边的士兵掀开主帐篷帘子走了进去。、
等他在出来时,语气恭敬了许多,并且还帮谢书拉开了帘子,说:“您请进。”
谢书走进主帐篷,里面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看着他,夏景瑛没有明显的表情改变,但眼眶却悄悄地红了。
谢书往前两步,轻轻抱住了夏景瑛,在他耳边道:“我回来了。”
夏景瑛擡着手,揽住了谢书的背。
“好小子,就是命硬。”沈至笑着说。
常少微听过谢书在乌玄河上的事迹,能在那样的漩涡下生还,这就是他们祥瑞。
松开夏景瑛,谢书站在他的身旁,他看着常少微:“兴泰国已经打退了吗?”
“嗯,多亏了你,他们兵力大减,一时间应该不敢再来犯了。”常少微说。
“对面是绝龙将军的绝龙军?”说到“绝龙将军”这四个字,谢书用余光悄悄注意着夏景瑛,想看他的反应。
夏景瑛依旧脸色淡淡,好似不认识武离璋一般。
这种漠不关心的反应最好,说明夏景瑛对武离璋已经没有那种感情了。
“是,我们已经僵持五天了,他们不进攻只防守,想要耗尽我们的粮草。”常少微说。
“该死的武离璋。”夏治洋咬牙切齿。
“我们的粮草还能撑多久?”谢书问,快速掌握我军和敌军的情况,是胜利的关键。
常少微把两边的情况都详细地告诉了谢书。
定北军这边的粮草还能再撑半个月,但绝龙军那边离京城近,不会有粮草断绝的危险,这麽耗着完全不利于定北军,时间越长,定北军的劣势就越大。
从人数上看,因为定北军还抵御了兴泰国士兵,所以就算加上其他新加入的士兵,人数也只有绝龙军的一半。
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一项都没占到,只能靠奇袭了。
“武离璋是个怎样的人?”谢书问。
在场的五个人,除了谢书,其他人都与武离璋有过接触。
“他很自大,喜怒不定。”夏景瑛答:“喜欢按计划行事......”
而有过接触的这四个人里,最了解武离璋的,莫过于夏景瑛。
听着夏景瑛的话,谢书对武离璋有了一定的印象。
“我有一个想法,你们听听可不可行。”谢书说。
谢书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这下他又有计策了,常少微和沈至都洗耳恭听。
谢书:“什麽样的人就会领出什麽样的军队,绝龙军既然自大,那我们就打破他们的自大。”
沈至:“你想做什麽?”
“粮草耗尽之日,他们肯定会大举进攻,我带一支小队埋伏在他们后侧,打起来后他们必定顾前不顾后,留在军营里的人会很少,我趁此机会将他们兵营中的旗子折下,支起我们的旗子。他们见到兵营中的旗子换了,也许会士气大降,自乱阵脚,到时候就是我们进攻的最佳时机。”谢书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