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1 / 1)
('
专利转让需要经过很长的程序。晏予川从铂港回到平城后,立刻在网上投递了初步意向,随后便投身于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
希纳科技和私人医院集团的合作项目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在五家试点医院引发了小範围轰动,甚至得到了业内周刊的报道。
集团因此决定,继续扩大版图,将合作网络扩展至当地社区医院。
很快,集团联系希纳科技,开展下一阶段的合作。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令人颇感费解的事情发生了。
希纳科技所研发的设备,是基于完全自研的技术,为了防止技术洩露,特意将设备按键设计得很隐晦,从而提高操作门槛。
然而这次拓展合作集团向希纳科技额外采购了十台设备,按保守计算至少需要三十名操作员来确保运行安全,而集团最终仅向希纳提出增派十名人员。
尽管希纳多次警告,人手不足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如果出了什麽事,后果将完全由集团承担,集团却仍不为所动,并未改变决定。
晏予川暗自奇怪,不理解他们如何填补如此巨大的人员空缺,于是派人秘密调查,结果发现他暗中雇佣了并非希纳派遣的外包人员。
无法理解他们如何填补如此巨大的人员空缺。于是,他派人秘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暗中雇佣了非希纳科技的外包人员。
这就意味着有人洩密,而且从这些外包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全面性来看,洩露的级别超越了普通操作人员的培训资料,直指公司核心层级。
内部筛查并未能锁定嫌疑人,他们随即转变思路,从对方身上寻找突破点,开始对外包公司展开调查。
乍一看名不见经传,可经过仔细盘查,却逐渐揭露了不为人知的端倪。
这家外包成立并不久,规模也算不上大,它的主要资方,正是新洲集团,其最大股东前不久刚在一场投资酒会上和他们打过照面。
晏予川依稀记得,那场酒会上,林之浩与他相谈甚欢。
尽管情感上难以接受,可联想到这几个月林之浩为了给双方牵线各种见缝插针的努力,晏予川不得不认真思考起这个可能性。
经过严密的调查,他果然发现了林之浩传输涉密文件的痕迹。
一个周末夜晚,他私下约林之浩出来吃饭,酒过三巡,云淡风清地向他抛出了这个问题。
铁证如山,林之浩无从抵赖。
晏予川告诉自己,林之浩不过是一时糊涂,加上本身并非技术背景,因而不了解技术洩密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会有怎样毁灭性的后果,于是试图心平气和地跟他讲道理。
没想到林之浩非但不知悔改,指责晏予川保守狭隘、坐失良机,再次劝说他出售MAP技术对新洲投诚。借着几分酒意,他越发口无遮拦起来,无意间中将新洲技术总监向他承诺好处的事说漏了嘴。
林之浩与新洲私下勾结,这对于晏予川来说并非意料之外,毕竟要是没有既得利益驱使,林之浩也犯不着为了卖力地为新洲奔走。
可是亲眼看着自己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伙伴,一步步走上这条吃里扒外、黑白不分的歧路,晏予川还是不由痛心。
面对林之浩执迷不悟的要求,晏予川淡淡地抛出一句:“不可能的,MAP技术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了。”
“你说什麽?”林之浩皱眉,恍恍惚惚地道。
“我说,MAP技术现在不属于我,我不拥有处置权。”
只见林之浩混沌的双眼顿时恢複清明,转瞬又燃起燎原的怒意,“你、你把MAP技术卖了?我不信……你一定是再唬我!”
“信不信由你,”晏予川叹了口气,眼里闪过荒凉的痛意,“之浩,你勾结对家出卖公司利益,实在叫人失望。”
“连新洲你都不愿意卖,你还能把MAP卖给谁?”林之浩眼神飘忽,喃喃自语,突然沖上去,攫住了晏予川的衣领,“你告诉我,究竟是谁?!”
晏予川没有回答,只是平静地回答:“和新洲合作是不可能的事,你也不用再做无谓的争取。”
离开前,他目光沉沉地望着林之浩,语气冷峻地告诫道:“希望你及时醒悟,不要一错再错。”
次日,晏予川去外面见过潜在客户回来后,看见自己的办公室一片狼藉,林之浩跌坐在一堆文件中间。
他知道,林之浩已经看到了他的MAP技术转让书。
林之浩愤怒至极,一番质问后,见晏予川无动于衷,又打电话给林之渺。
那时姜格正和林之渺一起吃午饭,闻讯急匆匆赶去,看见林之浩双眼充血,情绪激动地扬言要让他们都看看晏予川究竟干了什麽好事。 ', ' ')
↑返回顶部↑